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国平安新政下的险资投资之道:拟扩大委外投资

发布时间:2013-09-03 16:29:32    作者:杨倩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过去几年,投资渠道的桎梏加上资本市场的波动,保险公司的业绩始终因为资本市场而“阴晴不定”。这一现象从去年保险业的最大“利好”——险资投资新政发布开始迎来了转机。

去年下半年开始,险资投资13项新政陆续发布。包括股指期货、境外投资、委外投资等一系列新品种及新措施无疑给了险资投资全新的空间和可能。

从去年6月发布13项新政的征求意见稿至今已一年有余。投资渠道拓宽,险资如何加以运用?一直给外界留下“尝鲜者”形象的中国平安[微博](36.08, 0.92, 2.62%)在险资投资上也新动作频出,其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讲述了投资新政下中国平安的投资之道。

  新政下“尝鲜”

“两周前,我们进行了股指期货的第一单操作,接下来将会进行第二单操作。”陈德贤称。经过了前期大半年的模拟操作,今年7月,中国平安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投资业务,成为投资新政后保险业内首家获批开展股指期货业务的机构。

“不过,目前我们还是在实际试验的阶段,所以规模相对较小。虽然经过了模拟操作,但实际操作中还需进一步对后台管理、系统流程、数据备档等方面进行完善。”

对于即将推出的国债期货,由于保险资金的投资比例中债券仍占最大比重,因此国债期货在陈德贤看来更为重要,他表示,中国平安目前正在做国债期货的相关准备工作。

除了在股指期货上成为“先行者”,投资新政中有进一步放开的险资海外投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5月,中国平安斥资2.6亿英镑购买位于伦敦的劳合社大楼,开启了海外不动产投资的大门。

“保险资金讲究风险的分散,投资亦如此,不能让所有资金放在同一个市场。”据陈德贤介绍,目前中国平安海外投资额在200亿元左右,大部分为港股,今后则将继续拓展在海外的固定收益类投资。

不仅是海外投资,事实上,中国平安在这两年不断稳固固定收益类投资的重要地位,而在该类资产内部也进行了结构调整。从半年报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中国平安1.15万亿元的投资资产中,固定收益类投资占比为83.6%,较去年末的81.4%上升2.2个百分点。权益投资的占比则由去年末的9.5%下降至9.4%。而在固定到期日投资品种内部,定期存款的比例进一步降低近2个百分点,而债权投资计划的占比则从去年末的3.5%升至今年上半年末的6.1%。由于结构的调整,“今年上半年新增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达到6.3%。”陈德贤表示。

“投资的比例并非是‘拍脑袋’的,而是通过一套大类资产配置的流程。”据陈德贤介绍,首先要在精算、财务、投资、产品等部门中进行平衡,在每个账户接近1万个计算模型中选择出适合的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然后根据账户的风险承受情况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中拟定出“违约率”,保证一些项目出现违约的情况下不影响基本的财务情况。第三层则考虑地区分布,超过一半在省级地区投资,市级项目不超过5%,信用评级则在“A”以上。

陈德贤称,在固定收益类投资中,目前信托投资规模约为70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基建、公路、电力、能源等领域,均有不错的投资收益率。

  拟扩大委外投资

事实上,以提升长期稳定收益为主导的投资战略也为公司的净投资收益率企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平安半年报显示,其净投资收益率为4.8%,总投资收益率为4.9%,分别较去年同期上涨0.3个百分点及1.2个百分点。据陈德贤介绍,4.8%的净投资收益率不仅创下3年来新高,同时亦是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以来的新高。

净投资收益率除了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利息收入,权益资产的股息收入也是重要部分。陈德贤表示,在权益投资方面,虽然这两年比例并无大幅变动,但是在内部依然也进行了结构调整,高分红率蓝筹股成了“主力军”,权益类资产的分红率可达4.28%。

而除了在新投资品种上的尝试,新政下中国平安的投资方式亦发生了巨大变革。自投资新政允许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成为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的竞争者,保险资管公司从政策上来说就已不是保险资金投资管理的垄断者。在此背景下,中国平安再次成为首家委外投资的险企。

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已委托4家基金公司进行投资,投资规模为55亿元,投资收益超过大盘指数20%。未来可能会将委外投资的范围扩大至固定收益领域及海外投资。

同时,据陈德贤介绍,平安资产管理公司(香港)已获得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目前正与央行、外管局沟通,申请首批投资额度,未来或将以人民币债券基金的形式吸引境外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