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启航 二季度为首批基建项目融资

记者 张伟楠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月16日在北京正式开业。亚投行投入运营,有助于打通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路障”,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注入暖流,也将推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

亚投行是首个由中国倡导成立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旨在重点推进亚洲区域的基础设施及互联互通建设。该银行总部位于北京,注册资本1000亿美元。

根据工作计划,亚投行将于2016年二季度为首批基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预计今年放贷15亿至20亿美元,预计此后5至6年内每年放贷额达到100亿至150亿美元。

重点投资切中“痛点”

过去10年间,新兴经济体堪称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但近期疲态显露。国际上各大机构纷纷调低了对新兴经济体的预期,世界银行日前将2016年发展中经济体增速预期下调至4.8%,并预计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速将从2015年的6.4%进一步降到6.3%。

新兴经济体遭遇严冬,在美元加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之外,家底薄、基础设施薄弱掣肘这些发展中国家“御寒”。在亚洲,一些国家的道路交通尚不发达,铁路、公路、港口、电力还难以满足需求,不仅导致自身贸易和投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也阻碍了区域经济合作。

亚投行成立之初,重点投资领域涉及交通、能源等领域,道路、桥梁、港口,电网、油气管道,以及市政、农业农村、仓储物流等。这些有利于改善其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提升发展能力的项目,都正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之“痛点”。

三问亚投行

亚投行开业后,中国作为第一大股东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备受关注。中方已明确表态,支持本国国内项目“并不是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的首要目的和优先重点”,亚投行成立初期暂不考虑申请资金支持。

作为多边开发机构的“新人”,亚投行的人事、财务、业务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如何运营管理?谁能获得贷款?何时吸收新成员?

据悉,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分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每个成员在亚投行有正副理事各一名。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1月16日当选为首届理事会主席,德国理事托马斯·史蒂夫和印尼财长班邦分别当选为理事会副主席。董事会主要负责亚投行总体运营,对管理层做出安排。董事会将有12名董事,其中域内9名,域外3名。

金立群当选为亚投行首任行长,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行长不能兼任理事、副理事或董事、副董事。虽然担任董事会主席,但没有投票权,只在正反票数相等的情况下拥有决定权;可以参加理事会会议,但也没有投票权。此外,行长还将受到有效监督。

作为域内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有资格从亚投行获得贷款。但中国明确表示,亚投行成立初期,中方暂不考虑申请亚投行资金支持。中国称,考虑到本地区基建需求更迫切的国家较多,中方倡建亚投行的首要目的和优先重点不是支持中国的国内项目。

根据《亚投行协定》,该行可以向任何成员或其机构、单位或行政部门,或在成员的领土上经营的任何实体或企业,以及参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或区域性机构或实体提供融资。

根据计划,亚投行将于2016年二季度为首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发放贷款,预计今年发放贷款15亿至20亿美元,此后5至6年每年发放100亿至150亿美元贷款。

亚洲和其他地区有几十个经济体正在申请加入亚投行。亚投行将等创始成员走完国内审批程序、正式获得成员资格后,再考虑纳新。

根据协定,亚投行向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成员开放。符合成员资格的国家或地区,经理事会“特别多数”(即理事人数在理事总人数占比过半,且所代表投票权不低于成员总投票权一半)投票同意后,即可成为亚投行成员。

不过,根据协定,如果新成员认缴的股份将使域内成员持有股本在总股本中占比降到75%以下,则除非经理事会“超级多数”(理事人数占理事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且代表投票权不低于成员总投票权四分之三)同意,否则不予批准。

“一带一路”提供广阔市场

横跨亚欧大陆和海洋的“一带一路”建设未来将为亚投行拓展业务提供广阔市场。

从资金供给方面看,亚投行作为“一带一路”的投融资平台,可以解决亚洲区域的资源错配问题,实现其储蓄和投资的有效配置,并在全球进行融资和投资,支持亚洲和世界其他区域的基础设施发展,这也将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环境;从资金需求方面看,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大量引进外部资金,而这正是亚投行资金的用武之地。

亚投行将在完善世界经济与金融治理体系,促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定位和业务重点不同,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形成互补而非零和竞争关系,亚投行成立将弥补现有世界金融体系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的缺口,并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