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滕泰:供给侧改革应避免三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6-01-18 09:46:38    作者:张伟楠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张伟楠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在此时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哪些误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达到那些目的?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

滕泰认为,此时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抓住了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重新凝聚了改革共识,从而扭转经济颓势。他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不能炒概念,二不能把供给侧改革误解成新计划经济,三不能把需求和供给对立起来,要避免这三个误区,努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落到实处。

再次凝聚改革共识

2008年、2009年,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那时,中美两国的经济都比较艰难,但2010年以后,美国和中国的经济走势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我们不禁要问:美国经济靠什么迅速走出衰退?中国经济又为何连续5年下行?

滕泰认为,尽管美国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真正推动美国经济走出衰退的,是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新供给、新需求、新动力。2010年以后,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和移动互联进入全面的新供给扩张阶段,带动了美国消费和投资的复苏,以及出口的较大反弹。所以,2010年以后,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了衰退,走出了危机,进入一个上升周期,重新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中国则在2008年推出了以“4万亿”为代表的需求扩张政策。虽然2009年经济获得了短暂快速反弹,但自2010年则进入了持续5年的经济下行周期。中国经济为什么欲振乏力?滕泰认为,就是因为太多的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的阶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场对改革充满期待,但到了2015年,改革的深度和力度都没有达到市场预期。滕泰称,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人口户籍制度、科技创新体制、金融体制的改革,或是垄断行业的改革,都没有达到两年前的预期效果。

如何才能再次凝聚改革的共识?现在提供给侧改革,是抓住了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对症下药,也是扭转当前经济颓势的战略选择。

避免落入三大误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之后,领导层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滕泰指出,但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中,需要避免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不能把供给侧和结构性改革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炒概念救不了中国,不能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应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落到实处。

第二误区,就是不能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到计划经济或产业政策的老路上。有观点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新计划经济,这显然是误解,但是在实际方面,确实有很多学者还是在用政策之手来拨动经济——“这个产业是老的,应该怎么淘汰;那个产业是新的,应该怎么鼓励。”这是错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还是要把握住“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的理念,让财富源泉自主发挥活力,充分涌流。

第三个误区,就是不能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对立起来。不能说研究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彻底否定需求管理。目前我国在西部投资、民生改善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求领域也有很大的作用,不能将二者绝对对立起来。

滕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这三个误区,才能建设性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真正开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