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资管主动融入大资管时代

发布时间:2016-01-25 08:33:21    作者:李画 张伟楠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李画 张伟楠

从年中“护盘救市”到年末“举牌频频”,保险资金2015年风生水起,受到关注前所未有。在这些“吸睛”事件的背后,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如火如荼,保险资产管理业正持创新之杖,阔步向前,融入大资管时代。

“2015年,市场化和创新是保险资管业的两大突出特征。”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市场化改革和创新相辅相成,市场化改革为资产管理创新拓展了空间,资产管理创新也将进一步助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在近几年不断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的基础上,2015年年初,资金运用监管的目标定位于梳理规则、疏通关节、调整细节。贯彻这一思路,全年多项政策相继出台,如对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设立保险私募基金的规范,保险资金可用的投资工具更加丰富。此外,关于资产配置审慎性的管理,出台保险资金内控指引等,健全监管体系,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也是监管体制的一种创新。

市场化改革已开花结果。结果之一,反映到数字上,是债权计划、股权计划、不动产投资、资产支持计划等另类投资的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1.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1%。其中,另类投资为2.61万亿元,占比23.34%。而2014年年底另类投资为1.88万亿元,占比为20.13%。由此可见,经过2015年一年时间,另类投资的占比上升了3.21个百分点。

“因为另类投资具有期限长、收益稳定等特点,其增长使保险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靠天(股市)吃饭的状态。”曹德云说。

2015年,保险业已有21家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10余家专业性资产管理公司、10家设在香港的境外投资专业子公司、6家养老金公司、2家私募公司、1 家财富管理公司,以及新成立的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机构种类越来越多元丰富,保险资管业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壮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与日俱增。

根据保险资管协会数据统计,2015年,共有18家机构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21项,合计注册规模达到2706.1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占42项,注册规模为1027.45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占69项,注册规模为1019.68亿元;股权投资计划有5项,注册规模为465亿元;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有5个,注册规模为194亿元。截止到2015年年底,保险资管产品累计规模达到1.77万亿元,约占整个保险资金的15%。

为了解决资产和产品流动性不足的难题,保险资管产品标准化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2015年,在保险资管产品中占比最大的债权投资计划的募集说明书、投资合同、法律意见书、托管合同、产品基本要素等文本的标准化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产品估值系统开发也取得重要进展,为下一步产品上市交易奠定了基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险资管业的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创新也被列入保险资管协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四大职能之一。

2015年6月,保险资管协会首个专业委员会——创新发展委员会成立,有16位业内专家参与,旨在研究资管市场创新趋势、制定业务创新的规划,推动各项创新落地。同时,保险资管协会配合监管部门,集中业内外优质专业资源推动股权投资计划、组合投资计划和私募基金等创新案例的评估,市场创新稳步推进。

保险资管公司可谓“含着金汤匙”诞生,起步初期可充分利用母公司优势韬光养晦。但当90多家券商和基金具备业外受托管理人的资格,其中有20多家已经切实获得了保险资金受托业务时,保险资管必须融入大资管时代,在市场竞争中学会游泳。没有市场意识,没有客户服务意识,保险资管业的市场竞争力无从谈起。

依托保险系母体的优势,又不囿于圈子的血脉关系,保险资管公司的眼界已经拓展至保险业外,利用管理保险资金获取绝对收益和有效的风控等优势,为风险偏好较低的业外资金当好“管家”,在大资管领域占领一席之地。“保险资管公司正主动改变传统账户受托人的角色,向着产品化、投行化趋势发展。”曹德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