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以市场化为路径、创新为利器

保险资管业启动新一轮变革

——专访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

发布时间:2016-02-29 09:49:03    作者:张伟楠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市场化”和“创新”成为2015年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最显著的两个特征。

□记者 张伟楠

2015年,资本市场经历了巨幅震荡,A股在上半年疯狂上涨之后“走下神坛”;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下滑影响下,债券单体性信用风险端倪显露;低利率周期的开启和深入,使资产管理业迎来“资产荒、项目荒”的新考验。尽管如此,2015年,保险市场逆势增长,保险资管行业发展稳健高效,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达7803亿元,平均收益率7.56%,创近4年新高。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保险资管行业适应、引领新常态,提速换挡,再创佳绩,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资管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将其归因于保险资管行业发展的两大特点:市场化和创新。近日,《中国保险报》就2015年保险资管行业发展情况、保险资管公司发展路径以及2016年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专访了曹德云。

《中国保险报》:2015年保险资产的运行情况如何?

曹德云:从2015年整个保险资管行业的运行情况来看,比2014年有新的突破。首先,保险资产运行稳健,效益提高。截至2015年12月末,保险总资产 12.4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1.7%;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1.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9.81%;资金余额占比19.32%。资管协会统计显示,2004年-2014年,保险业总资产从1.2万亿元增长到10.2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从1.1万亿元增长到9.3万亿元。10年间,保险总资产的年复合增长率是22.4%,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年复合增长率22.2%。

其次,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更加多元化。截至2015年12月末,固定收益资产占比56.17%,其中各类债券余额是38446亿元,占比34.39%。权益类资产占比15.18%,其中,股票8112亿元,占比7.26%;投资基金8856亿元,占比7.92%。另类投资占比23.31%,其中,项目债权投资13735亿元,占比12.29%;长期股权投资8909亿元,占比是7.97%;投资性房地产921亿元,占比0.82%;组合类资管产品2490亿元,占比2.23%。其他投资占比5.34%。

再次,投资收益改善的趋势正在保持。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保险资产总收益7803亿元,平均收益率7.56%。2004年-2014年,保险资金累计实现投资收益21425亿元,平均投资收益率5.32%。10年来,保险投资收益的行业贡献规模约为2000亿元。

最后,资产运行比较稳健,资产质量比较优良。保险资金始终重视风险管理,遵循风控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基础上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追求投资收益率长期稳定可持续。从目前看保险资产质量比较好、安全性比较高。保险投资的各类债券除国债和政府债券外,大部分企业债和股份债都有担保。投资股票70%为大牌蓝筹股,具有长期持有的价值。另类投资项目大部分为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项目,绝大部分有抵押担保和增信安排。

《中国保险报》:保险资管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怎样?行业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曹德云:除了上述资产运行情况,从保险资产管理体制来看,整个体制在不断健全,运行效率提高。

一是建立集约化和集中化管理模式,100%的保险公司把资金收归到法人机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划拨,统一运作;二是专业化运营,已经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保险资金运用部门专门行使管理保险资产职能。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2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全行业84%的资产。三是规范化运作,保险资金运用构成了一个政府监管、公司内控、行业自律和市场约束的立体式、多层次的监督管理框架。四是市场化运作,保险资金除委托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外,还可以委托符合规定条件的90余家券商和基金等业外机构。在境外投资上,也有像一些国际著名投资机构已经成为国内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管理人。

从运行机制来看,保险资金运用运行机制不断成熟和规范稳健,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已经在受托管理的业务中建立了完善的委托人、受托人和管理人三方协作制衡的运行机制。

从投资理念、文化来看,已经逐步形成了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基础上,行业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理念。保险资金遵循安全至上、风控第一的原则,以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在大类资产战略配置基础上构建多样化的投资组合,采取分散化的策略防范集中度风险,不同账户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账户管理更加精细化。

“市场化”和“创新”成为2015年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在组织形式的创新上,去年,保险业有了自己的GP,成立了中保投资基金和两家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在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保险资产交易平台、集中登记交易系统、另类投资管理云、资产估值体系等正在推进。从监管层面到资金管理层面,围绕着健全整个监管体系来防范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实现了监管体制的创新。从业务上创新来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在投资方式上也有很多新的突破。此外,在保险公司内控机制上也进行了创新。保险资管行业围绕市场化改革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因此用“市场化”“创新”来概括2015年的特点比较准确。

《中国保险报》:据了解,2015年底,资管协会组织了一次“一对一”“一对多”的行业调研,请问调研结果如何,保险资管机构目前的运行情况怎样?

曹德云:2015年12月4日-23日,资管协会组织调研组,对2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5家养老金管理公司等26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28家中小保险公司进行了“一对一”和“一对多”的现场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第一,保险资管行业投资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主要特点表现为业务资格范围不断扩大,26家资产管理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中:(1)25家机构拥有信用债券投资(内部信用风险评级)能力;(2)23家机构拥有股票投资能力;(3)23家机构拥有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资格;(4)20家机构拥有资管产品创新业务能力;(5)16家机构拥有不动产投资能力;(6)15家机构拥有股权投资能力;(7)14家机构拥有股指期货能力;(8)12家机构拥有境外投资能力。目前,大部分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成为全能力牌照机构。投资决策体系进一步增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业务体系呈现专业化、资产化、结构化的特点。26家保险机构设立了92个涉及到投资、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委员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截至去年11月底,26家机构从业人员4370 人,其中投资管理人员占比42%,管理服务人员占比17%,运营支持人员占比13%,合规风险人员占比14%,还有8%的市场销售人员,6%的产品设计与发行人员。人员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业务板块正在发生变化。

第二,保险资管的业务模式,由单一模式向复合的模式发展。保险资金在市场上,逐渐发展为从买方到卖方,从账户到产品,从服务投资方到服务融资方,业务条线丰富和管理模式多元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业务模式大致可分为投资管理、投资业务、金融同业和财富管理四大板块。

第三,业务创新能力取得新的突破。一方面投资领域延伸,除传统的债券、基金和股票外,投资境内外私募股权基金、组合类资管产品、指数化资管产品、MOM和 FOF等产品,都是对投资领域的拓展;另一方面,产品开发成为市场拓展的利器,在第三方的业务中,以产品形式存在的占比较大。

第四,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差异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发展迅速。一类是专注于管理母公司资产的资管机构,其业务架构和组织体系也与之相符合;一类是第三方业务占比较大公司,市场化比较强,以一些中小型资产管理公司和新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第三类是运行管理刚刚起步的,这些资产管理公司正处于市场化转型过程中。

《中国保险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转型进入阵痛期,信用风险爆发可能性增大,2016年,保险资管行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如何?

曹德云:2015年,我国GDP增速创24年来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整体回升动力不足,社会销售总额放缓,新的增长点难以弥补传统增长点收缩带来的影响,宏观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2016年信用风险爆发概率较高,去年5支债券违约,实际上可看作是信用风险爆发的一个预警。利率将维持下行趋势,保险资管机构业务拓展难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交易结构设立过程中定价的难度,产品开发难以同时满足投融资双方的需求。

在当前利率下行、实体经济不振、股市加剧波动、资本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保险资产端压力将越来越大;历史经验看,低利率的时期也恰恰是保险发展较快时期。因此,资产端不仅要承担负债端的压力,还要承担市场下行的压力。保险资管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但在日益复杂的市场形势下,也蕴含着多层的发展机遇,稳增长和保增长将成为2016工作重点,扩大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将为保险公司带来机遇,包括“一带一路”,国企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在内的国家战略,将进一步打开保险的业务空间。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促使市场资金从传统的银行向资产管理机构来转移。保险业资产规模将继续增长,保险资产改革将持续推进。

《中国保险报》:在外部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前提下,保险资管行业面临哪些现实困难?

曹德云:首先是人的问题,在大资管的激烈竞争环境下,人才的引进、培养及激励机制可能会成为一个挑战。保险资管全行业从业人员约6000人左右,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比规模较小,但保险资管业务板块和业务条线最齐备,对人才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未来情况下,如何能够建立新的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端优质人才,将是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次是市场竞争的问题。从大资管市场来看,自上而下的监管政策正在不断放松,自下而上的市场创新也在不断加快。此外,所有业务模式和产品模式同质化的趋势不断提高。现在的大资管市场,已经成为是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在竞争过程当中加强合作的共生共融的市场。

再次,保险资管机构提出需要协会搭建平台,创造业务机会、信息机会、合作机会和创造价值获取能力的机会,希望加快资本交易平台、登记公司、数据中心等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业能力,加强行业维权的力度,建立健全机制等诉求。

在推进这种市场化改革支持市场主体创新过程中,2016年,包括监管和市场在内的全行业在加强风险管控的同时,也将继续推动市场向前发展,促进发展与防风险良性循环。

《中国保险报》:2016年,保险资管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在当前复杂的内外环境下,保险资管机构针对2016年的形势做了哪些准备?

曹德云:从资管协会对全行业的调研来看,行业已经凝聚了几点共识:第一,在低利率、项目荒、资产荒的环境下扩大权益类投资和股权投资。第二,扩大实体投资,在国家战略和政策推动下,保险资金对接国家重点项目、民生项目会取得新的突破。第三,加快全球化资产配置,扩大投资空间。目前,保险业境外投资额约 360亿美金,折合2000多亿元人民币,在总资产占比约1.9%。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境内外市场的联通、联动,保险资金“走出去”也成为重要的投资渠道。第四,发展第三方业务,扩大市场领域。随着大资管市场的融合和监管体制的变化,大资管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保险资管行业的第三方业务规模2.4万亿元,与基金、证券和信托等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五,强化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加快产品化、投行化的进程。目前,保险资管的产品化率约15%,而没有产品化就没有标准化,没有产品化就没有市场化,产品化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新国十条明确了保险资管行业开展并购基金、夹层基金等投行业务,但进展并不是很快,2016年资管协会将推动行业投行业务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