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P2P存量优化期要抓紧防风险

发布时间:2016-06-13 10:57:11    作者:李先瑞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编者按:

今年5月,全国新成立P2P平台仅1家。从一年成立上千家,到单月成立1家,P2P监管从严以及行业的风向转换可见一斑。另外一组数据显示,5月新增问题P2P平台200家,环比上月大幅增加113%,创单月问题平台新高。

“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投资P2P的风险到底来自何处?防范风险,除了监管层和P2P平台需努力共同推进外,投资者也应当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李先瑞

P2P行业进入存量优化期

2016年5月全国新成立P2P平台仅1家。截至2016年5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共2748家,问题平台累计达2061家,问题平台占全部平台的比例高达42.9%。随着监管的加强和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推进,各地严格准入管理,市场竞争加剧,进入2016年以来,新增P2P平台逐步减少。

此外,对现有的存量平台,涉嫌非法集资等违法经营的,给予严厉打击,存在违规经营的,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平台被迫退出市场,另外有些平台因经营困难而选择主动退出市场,这些都导致了问题平台的集中爆发。未来几个月内,新成立平台维持低位,问题平台集中爆发的趋势将会延续,行业进入存量优化期,市场环境将逐步得到净化。

5月问题平台中,失联平台、跑路平台共123家,合计占比61.5%,反映出违法违规平台问题仍很严重。对这类平台,监管和公安部门要加大追查力度,不可让平台控制人一跑了之。投资者也要及时报案,并保留好投资相关证据,以利于尽快追回损失。本月停业、终止运营平台共48家,合计占比24.0%,其中有4家平台进行了业务转型。

从5月问题平台的存续时间看,成立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占比为16.6%,成立时间在三年以上的占比为6.6%。因此,投资者不能单纯从成立时间来判断平台的安全性。

2016年5月,银率网重点监测的112家P2P平台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63%,与上月基本持平。本月P2P成交量较上月小幅增加,项目平均借款周期为265.4天。

从收益率分布看,收益率15%以上的高息项目逐步减少至1.3%,在严厉打击之下,以高息诱骗投资者的平台有所收敛。但本月收益率“12%(含)至15%”占比有所扩大,也反映了在网贷行业的严厉整治下,平台间的竞争以及对投资人的争抢日益加剧。

另外,收益率“5%(含)至8%”占比增大,中低收益项目的收益率分布更加分散,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不同信用程度的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差异化增大。

主要防范信用、经营和道德风险

随着监管的加强,以及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推进,5月P2P问题平台再次集中爆发。投资P2P的风险到底来自何处?该怎样防范风险?

一是来自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俗语云,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不还钱的大有人在,原因无非两点:要么还款能力有问题,没钱还;要么还款意愿有问题,有钱也不想还。

从还款能力来看,整体而言,在经济“新常态”、投资回报率下降的背景下,借款人的盈利能力下降、还款能力变弱,不少企业陷入借新债还旧债、还利息的困境。从以下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第一,非金融部门整体负债率攀升。据德意志银行数据,中国目前的非金融债务(包括非金融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占GDP的比重从金融危机前的100%左右已经升至约280%,且仍有进一步攀升的趋势。

第二,新增债务中用于偿还旧债利息的比例不断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中国非金融企业(包括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及一些非上市公司)息税前利润不够支付利息的占比达15.5%,至少半数的地方政府平台缺乏足够的现金流覆盖利息成本。瑞银估算2015年新增债务中可能有1.5万亿-2万亿元用于还息,相当于去年新增信贷的10%。

第三,借款资金有很大部分最终流向了低效部门包括产能过剩行业,如煤炭、钢铁行业。据瑞银估算,2015年煤炭和钢铁行业的总债务约7万亿元,而这两个行业亏损企业的总亏损额相当于总利润的70%。

从借款人的还款意愿来看,由于P2P行业过度竞争,很多平台的风控不严格,对借款人的审核非常宽松,导致不少恶意骗贷者轻易能借到资金。

因此,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以及部分借款人恶意骗贷,共同导致P2P行业坏账率高企,这从商业银行坏账率的快速攀升也可见一斑。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透露,P2P行业普遍坏账率在两位数,约13%至17%。因此,借款人违约的信用风险不容小觑。

二是来自P2P平台的经营风险、道德风险。

借款人违约的风险,理应由P2P平台来加以防范。然而,P2P平台风控普遍做得不够好,导致坏账率普遍很高。除此之外,由于监管缺失、监管松弛,投资者还面临来自P2P平台本身的经营风险、道德风险。

第一,P2P平台违规经营,充当信用中介,导致风险不断累积,以至于资金链断裂。

目前,大部分平台没有坚守信息中介的业务本质,期限错配、资金池现象普遍存在,并且由于平台承诺刚性兑付,致使借款人违约的风险被暂时掩盖、累积,P2P平台可能拿了后面投资者的钱去还了前面投资者的钱。同时,P2P平台的风险补偿能力远远不足以覆盖风险,一旦坏账大面积出现,或平台资金流入变慢,纸包不住火,平台的兑付危机就会爆发。

另外,资金池模式也容易滋生平台的道德风险,滑向欺诈、非法集资的深渊。有些平台可能本来想认真做事,但在经营过程产生的坏账太多以至于无法应付,又因为资金池模式下平台能轻易掌控投资者的钱,很容易产生了捞一把跑路的想法。

第二,P2P平台的自融、欺诈风险。

由于准入门槛很低,投资者资金流向未被严格监管,不少平台披着P2P的外衣,实际上融到的资金流向了自己的腰包。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类涉嫌非法集资的平台为数不少。比如,百信财富实际控制人郭金霖,就是在债主的推动下成立网贷平台用来筹措资金,先行偿还欠下的某投资公司的6000多万款项。

风险防范需监管、平台和投资者形成合力

从监管的角度看:其一,严格准入门槛,杜绝欺诈平台进入。其二,严格客户资金存管,从制度层面防止投资者资金被挪用。其三,做好P2P平台项目信息登记,严格监测平台资金端运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其四,完善P2P平台信息披露制度,让平台充分暴露在市场和社会监督之下,也让投资者可以更好的识别平台风险状况。

从平台的角度看:其一,回归信息中介本质,远离资金池模式。其二,拓展优质借款人和借款项目,如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供应链金融等细分市场。其三,完善风控手段、严格风险控制。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首先,要认识到P2P理财是有风险的,奢望平台本息保障也是不现实的。在市场清理整顿后,即便平台本身欺诈风险基本消除,仍存在借款人违约的风险。其次,在选择平台时,要选择经营合规、风控严格的平台,要清楚自己的资金流向了哪里。再次,要关注借款人和借款项目本身,了解项目是怎样产生收益的,不投看不懂、收益率明显高于合理水平的项目。最后,要注意分散投资。不应把全部资金投入P2P,也不宜把投P2P的钱全部投向一个平台,特别是单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