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投资不良资产证券化 险资持谨慎开放态度

发布时间:2016-06-27 09:59:28    作者:李忠献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李忠献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也有所抬头。然而,就在人们开始表达对其忧虑之际,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处置方式——不良资产证券化已经在探索中落地。在近日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主办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上,各专家围绕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究竟这种全新的方式能否解决商业银行的心头大患,人们拭目以待。

不良资产证券化优势明显

“从2011年开始,我们国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压力又继续在反弹,特别是最近两年,不良资产余额增长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徐承远指出,到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已达1.4万亿,不良率达到1.75%,另外潜在的关注类贷款的余额为3.2万亿,这一部分的占比也达到了4.01%,商业银行抵御不良资产冲击有三道防线,第一是拨备,第二是利润,最后一道防线是资本金,目前为止,有一些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已经对利润有了一定的侵蚀。

所谓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就是银行把不良资产打包,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现金。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总经理宗良表示,国内外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主要有金融资产管理融资、好银行和坏银行的模式、并购、证券化、债转股模式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包括:一是拓宽了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手段和融资方式。适用于大规模的处置,处置效率也更高。二是实际上强调了市场化的处置,这种市场化的处置方式,打通了银行信贷资产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拓宽了不良资产的买方。三是更好地发现不良资产价格,有利于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四是可以实现专业化的管理。

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建设不可或缺

然而,不良资产证券化目前也面临多个难点。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个技术安排,评级机构变得十分重要,能不能对它做恰当的评级,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恰当的评级,恰当的分类,能使它的市场健康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高度依赖于对不良资产的重组打包,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前提是国内相关法律的健全完善。在他看来,中国很多债务的评级不准确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法律的界定和依据,要让评级准确,需要市场风险充分暴露,同时法律上对融资SPV的设计有充分界定。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三个方面的难点,一个是尽职调查,一个是资金池的现金流难以预测,一个是可能面临法律和会计方面的风险。”宗良认为。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未来经济走势“L”型的前提下,本轮的不良资产处置与上一轮不良资产处置会有很大不同,有“规模大,难度大,范围广,周期长”四个特征,因此需要对不良资产处置进行顶层设计。他建议,一是监管部门加强协调,制定不良资产处置的顶层设计;二是从供给侧增加供给,试点成立1~2家民营企业主导的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提高市场效率,还可以扩大民间资本投资。三是重视不良资产转让的市场建设,提高证券化资产的流动性。

险资投资不良资产证券关注风险和定价

“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投资证券化资产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即风险和定价。”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注册登记中心总监罗以弘指出。

从风险方面来看,保险资金过去的风险识别能力主要是以交易对手为识别能力,过去投资的资产一直比较好,没有发生过违约,在今年违约案例暴露的情况下,保险资产有一些违约的情况发生,主要集中在公开市场。其实,保险资金投资一直比较稳定,还没有处置过不良资产,所以,保险资金对于不良资产的风险识别能力是相对有限的。

“在不良资产的定价方面,保险公司其实更多关注的不是能拿到多少超额收益,而是在一定的风险约束下的资产负债匹配,目前来看市场定价和保险资金的定价差距比较大。我观察过发的两期不良资产证券化,优先层的收益率都是3%-4%左右,和保险资金负债成本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保险公司目前参与的资产证券化不管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还是其他资产证券化都受制于定价影响而参与不多。”罗以弘强调,保险公司参与资产不良化持谨慎开放的态度,主要还是间接投资为主,倾向和专业的第三方合作,慢慢地发展到直接投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