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股民心经:黎明前的黑暗最煎熬

发布时间:2016-07-25 10:35:45    作者:古月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古月

黎明前,天空往往最黑。股市里,人们常常把大熊市末期到大牛市启动前的一段时间,称之为“黎明前的黑暗”。这段时间,最煎熬,投资者也最痛苦。不少投资者,包括机构,往往都“倒在”这段时间。

自从进入股市,到2014年7月之前,笔者已经历了三次大熊市。

第一次大熊市时(1993.3——1995.12),笔者刚入市,投入资金也不多。那时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赚大钱、赚快钱,根本不知道怕,也就无所谓痛苦。

第三次大熊市时(2007.10——2014.7),笔者已入市多年,早就成为“老油条”,对股市获利的预期也降低很多。因此,在这轮大熊市里,获利虽然不多,但也基本上没被套着。

最痛苦的是第二次大熊市期间(2001.6——2005.6),当时的资金量已经不少,对股市获利的预期依然很高,一心只想赚大钱,结果在这轮大熊市中碰得头破血流,几乎将本钱赔个精光。

当时,最难熬的时光,就在大牛市启动前那段“黎明前的黑暗”(2004.4——2005.6)。这段时间的阴跌,为时将近16个月,最大跌幅为44%,很多股票的股价在暴跌基础上再次腰斩。这段昏天黑地的日子,不仅让机构阵营产生巨变,也让股民群体“升级换代”。

那段岁月里,炒股真的已经与黄赌毒并列,被很多老百姓视为“四害”之一。笔者身边的很多股民,实在受不了那如蛆腐骨般的阴跌,最终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他们含泪割肉而去,甚至发誓终身不再炒股。虽然没有完整的统计数据,但这段阴跌基本上消灭了2000年以前进入股市的“三无股民”(无证券基本知识、无行业分析能力、无风险管理意识)。笔者熟知的几个营业部的很多散户,就是在这期间离场的。

这段时间的下跌,之所以对市场影响如此之大,让散户如此伤心,就笔者自己的感受,主要因为如下几点:

第一,先扬后抑,让人先兴奋后失望。本轮下跌之前,股市曾出现一波像样的反弹。2014年年初,因为证券业“国九条”的公布,股指从1300点附近上涨到1783点,涨幅高达40%。从时间上看,连续上涨5个月。从技术上看,连续突破多道阻力,各条均线也都已长时间多头排列。这让很多机构与个人均极为看好后市,认为熊市已经结束,新一轮牛市已经开启。于是,不少人在1600点以上介入。始料未及的是,政府在当年4月份开始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于是,4月9日一根放量大阴线后,股指一泻千里。

第二,击穿政策底,让人从失望到绝望。2014年9月初,股指跌破1300点。此时,监管层再次喊话,承诺支持股市发展。于是,从9月14日开始,股指连续放量反弹5天,上证指数也从1280点左右上升到了1400点以上,很多人开始坚信1300点就是政策底。于是,一部分机构与散户再次进场。但好景不长,10月初,证监会出台内部文件,要求证券公司从9月30日起上报挪用客户保证金的实况。那时候,券商大量挪用客户保证金资金情况很普遍。由于监管层要求严,追得紧,不少券商被迫在二级市场卖股还账。券商主力撤退后,股指继续走熊。到当年年底,上证指数轻松击穿所谓的政策底,这让那些相信政策底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第三,政策信息紊乱,投资者失去信心。虽然股市暴跌,但这段时间内,证券市场各种创新却不断。深交所宣布要建立中小板,发审委推出IPO市场询价机制,证监会领导则忙于向海内外征集全流通试点方案……这些不确定因素,让股民对政府政策和监管能力失去信心,不知该如何形成投资预期。

第四,估值标准不一,投资者完全“找不到北”。当时,以中金为代表的机构,在由Ad-H引致的股市定价权研讨中,号称国内股价应该与海外股市接轨。他们认为,即使如此,考虑到国内很多不确定因素,市场估值还应在此基础上再打折扣。这些论调使得投资者对原有的股市评价体系产生了怀疑,更无法对市场价值中枢形成比较明确的判断,谁也不知市场底部究竟该在哪里。

到了2005年春夏之交,A股完全像一只失去罗盘的小船,不知驶向何处。而那些深套其中的股民。更像是一群迷途的羔羊,不知路在何方。

2015年6月6日,股指轻松击穿千点大关,最低见到998点。那一天是周一,笔者恰好有事到开户的中关村营业部附近办事。中午,顺路过去看看,才知道原来的营业大厅早已撤销,营业部也搬到离老地方不远的一个写字楼底层的小门店。好不容易找到地方,进去一看,不是60平方的散户室内,只有不到10个人,还包括券商服务人员,几乎没有一个熟面孔。

当天,虽然股指盘中反弹,但股民们的脸上却看不到什么笑容。是呀,怎么可能开心呢?跌了那么多日子,即使上涨1000点,很多人也难以解套,何况还有那么多人在嚷嚷着看到800点呢?

股市上,相反理论几乎永远正确,谁也不知道,998点最终为这轮熊市真正的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