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新增贷款“跳水” 中性货币政策承压

发布时间:2016-08-15 09:52:21    作者:李忠献 张伟楠 赵广道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李忠献 张伟楠 赵广道

8月12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中国7月新增贷款4636亿元,创2014年7月以来新低,同比和环比分别大降1.01万亿元和9164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10.2%,创去年5月以来新低,狭义货币(M1)持续上涨,同比增长25.4%,两者剪刀差持续扩大,达到15.2%,显示企业持有大量现金,投资意愿不强。

房贷挑起新增贷款大梁

从结构上看,贷款的增长主要体现在居民购房的按揭贷款,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超过了总的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成为新增贷款的唯一主力。从占比来看,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创历史新高,达到102%。此前该比值最高的时点为今年4月,当时比值为77%。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7月M2同比增速回落,主要因为信贷大降和财政存款高增,且去年救市行动导致基数偏高。当月人民币存款环比增幅下滑,其中缴税等季节因素导致财政存款由减转增至4882亿,而企业存款大减3062亿。M1增速继续攀升反映企业资金充沛,但投资意愿偏弱,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点评称,7月信贷收缩符合季节性节奏,季节性因素是从往年银行放贷节奏来看,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通常只有一二季度平均信贷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且季初当月的信贷量偏低。7月的信贷节奏类似二季度4月的状态,是三季度的一个低点。但下半年总体的信贷投放应少于上半年。但即使考虑季节因素,7月新增信贷也低于市场预期。一方面是为三季度宏观审核评估预留空间,另一方面是信贷需求的结构性下滑(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下滑)。

从主动放水转向挤牙膏式宽松?

与信贷数据“跳水”对应的是,投资、消费和外贸的走弱。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11694亿元,同比增8.1%,为1999年12月以来最低,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31%。中国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1%至191495亿元,增速比1-6月回落0.7个百分点,再度刷新历史最低。统计局称,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与制度准入有一定关系,但改革还需要一个过程。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商品房销售额增速连续三个月放缓。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放缓至5.3%,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放缓至26.4%,商品房销售额增速放缓至39.8%。统计局称,去库存效果继续显现,但房地产市场整体高速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0.2%至26827亿元,低于预期;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0.3%至182966亿元,符合预期。

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近期信贷和M2增速有所放缓,并未明显影响经济增速;且从经常性项目顺差等指标来看,中国的基本面支持汇率的基本稳定。他表示,中国未来应该逐步弱化对GDP的关注,更加强调稳定就业的目标。改革要从存量和流量入手,一方面要通过债转股、去僵尸企业等方式来降低一些企业的杠杆存量,另一方面要从硬化国企和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改善对房地产调控的等角度来控制债务流量的过度增长。

姜超表示,从需求看,7月投资和消费走弱,外贸继续萎缩,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加之通胀显著回落,意味着中性货币政策面临考验。

“经过1-2季度L型企稳,自6月以来经济重回下行通道。考虑到经济内生动力的缺乏,如果3季度末-4季度初政策不出手,经济在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将会出现一轮快速下滑。货币还会再宽松吗?我们判断未来从主动放水转向挤牙膏式宽松。无论财政还是货币,即使政策出手,改变的可能是经济下行的斜率而非趋势,真正能扭转长期趋势的是改革。”一位首席宏观分析师表示。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7月M1-M2剪刀差继续扩大,表明“流动性陷阱”进一步加剧,继续“放水”只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