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新会计准则下如何配置权益资产?

发布时间:2017-05-22 09:02:07    作者:徐钢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徐钢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对《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修订。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分类方式、确认与计量、减值处理方式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新会计准则下权益资产会计分类的变化

在原准则下,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分别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影响损益的资产(俗称“交易类”);可供出售类资产;持有至到期类资产;贷款及应收款类资产。新准则下,金融资产分类减少为三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类似原“交易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类似原“持有到期类”)。

按照新会计准则,权益资产不再具有原可供出售类的当期利润调节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交易为目的的股票投资对财务收益波动的影响将放大,非交易性权益资产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资产分类后,累计利得或损失经由资产负债表下“其他综合收益”与“留存收益”两项调整,不再影响利润表。

新会计准则对保险权益资产配置的影响和挑战

首先,权益资产不再具有当期财务收益调节空间,险资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加大。

在新会计准则下,权益资产可根据交易目的计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一旦选定计入科目后,持有期价差利得或损失将实时全部体现在利润表或全部体现在资产负债表。权益资产不再具备持有期价差计入资产负债表,卖出后价差收益计入利润表的收益调节空间。同时因其公允价值波动已充分体现,权益投资已无需考虑减值准备的影响。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资产,分红收益计入利润表,在会计制度上保障了配置类权益资产持有目的与收益稳定性的统一。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权益资产价格波动对当期财务收益的影响将愈发重要。

其次,非上市股权投资区分为长期股权投资或金融工具,对股权投资方式产生直接影响。

适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资产会计方式主要分为两种:1、对被投资企业持股达到50%以上,采用成本法核算;2、对被投资企业持股比例达到20%以上,或不足20%、但拥有董事席位,能对企业实施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

对于未达到长期股权核算标准的未上市股权投资需按照金融工具的核算方法,即指定为交易性权益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类别),或者指定为非交易性权益工具(以公允价值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资产类别)。值得注意的是,若将未上市股权指定为非交易性权益工具,其投资退出后的价差将不能确认为财务收益。因此,未上市股权投资如不能满足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标准,从兑现财务收益角度来看,应优先分类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类别。

因此,考虑到会计分类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可以预见未来保险公司非上市股权直投将更多地遵循长期股权投资的原则,同时也会更多地以母基金或LP的方式间接参与股权投资。

再次,对非上市股权投资的投后管理能力要求提高,需要提升公允价值计量水平,合理反映股权资产投资收益和风险。

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资产存在公开、活跃市价的,以市价计量其公允价值;其次,资产不存在公开活跃市价的,但相似可比资产存在公开活跃市价的,按相似可比资产的公开市价计量其公允价值;最后,自身不存在公开活跃市价,且相似可比资产也无公开活跃市价的,按照内部估值模型、估值技术等手段确认其公允价值。未上市股权属于无公开活跃市价的资产,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将依赖于后两种估值方法。但该两种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主观性判断的成分。如何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水平,即客观公允地反应价值变动,又保持财务报表的相对平稳,将成为非上市股权投资投后管理的重要课题。

新会计准则下保险权益资产配置的策略调整

保险资金具有负债久期长、来源持续稳定、风险偏好较低的特征。这些负债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偏好稳定、长期的投资收益。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在财务报表上体现得更为直接,尤其是权益资产,将不再具有原可供出售类资产的财务收益调节空间,从而导致财务收益波动加剧。如何调整权益资产配置策略和财务收益结构,在取得权益长期投资回报的同时降低其波动率,减少交易类股票投资对账户的直接冲击和影响,是新会计准则下保险权益资产配置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一,实施多样化配置策略,降低交易类权益资产的波动性。

对于交易类的权益资产,如何在取得收益的同时,降低权益资产的波动性,可以采取多样化的配置策略:一是增加量化对冲等收益较稳定的权益品种。在整体权益投资组合中,加入量化对冲产品,将在降低波动率的情况下,提升整体收益率。保险资金探索加大对量化对冲产品的投资力度,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是利用Smart Beta权益资产做战略及战术资产配置。近年来,相对传统指数有超额收益的Smart beta权益资产正逐渐得到市场的关注和追捧。这类Smart beta型产品相对指数具有一定的Alpha,选择其代替指数做战略及战术资产配置可以减少市场波动对组合的影响,且因为构建透明,实际进行投资组合管理也相对简单。国内利用Smart Beta权益资产做战略及战术资产配置也同样方兴未艾。只要该类资产相对沪深300或中证500有持续的超额收益,对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来说将是很好的配置策略。

三是透过与A股相关性较低的海外市场进行分散投资。通过各类资产的不相关性或低相关性是降低波动率的方式之一,因海外市场与A股的相关性较低,积极参与海外成熟市场,也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目的。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海外对冲基金或海外的多元资产配置产品是出海初期的较好选择。同时,近期很多险资在关注和加大沪港通的投资力度,也是一种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第二,加大非交易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对于非交易类的权益资产,投资重点在于如何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一是加大对高分红权益资产的配置力度。以获取分红为目的而持有的股票投资等非交易性权益工具而言,其市价的波动不影响当期财务收益,这将有助于提升此类投资对财务收益的贡献,同时又能避免对财务收益造成较大波动。

二是通过权益法核算,长期持有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优质上市公司。这是险资提升投资收益且不受市值波动影响的重要投资方式。对于这类投资,好公司是基本条件,进入价格是否合理也很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并表后的收益水平。

三是逐步增加股权投资比例。保险资金因有持续流入和长期性特点,可以承担未上市和非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风险,进而获取流动性溢价收益和股权最终变现收益。而在需承担流动性风险的品种中,股权投资是保险资产配置较好的选择,因为股权投资的长期预期收益水平要高于债权类的非标品种,并且与利率变化较不相关,不受利率下行的影响。但股权投资初期可能无法提供收益,或者分红水平较低,因此在配置比例上要控制逐年提升的比例,避免影响当年整体组合的收益率。

(作者单位: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