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落地资金近200亿元 险资支赣的六大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7-11-27 14:23:30    作者:石文平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石文平

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和载体,在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带动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保险资金期限较长、规模较大、稳定性较高且运行灵活等优势,积极支持赣江新区发展将形成共赢格局。

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经国务院同意设立,成为全国第18个、中部地区第2个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是实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要手段,将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将不断加快。

赣江新区建设为险资带来空间和机遇

赣江新区不仅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还承载着江西实现“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战略任务;它将依托昌九新区建设,带动提升昌九整体实力和活力,使昌九地区成为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这将为保险改革创新和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许多空间和重大机遇。

赣江新区发展和规划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物质基础较实。赣江新区位于江西南昌市北部的赣江之滨,包括南昌市青山湖区、新建区和共青城和永修县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约6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工业总产值19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3亿元。二是功能定位较高。赣江新区建设将以主要交通和鄱阳湖、赣江等为依托,形成“两廊一带四组团”发展格局。“两廊一带”即昌九产业走廊、滨湖生态廊道和昌九新型城镇带,“四组团”为昌北、临空、永修和共青组团。三是外部环境较宽。从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赣江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来看,将依法赋予赣江新区设区市级和部分省级管理权限,省里能够下放的权限一律下放,不能下放的由新区与省建立直接请批或报备关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整合优势资源向赣江新区倾斜,持续加强各类要素保障,给予新区最大程度的资金、项目及政策支持;加强新区与南昌和九江的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等衔接,促进新区与两市有机融合。四是发展前景较远。从工作目标来看,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成规模、五年大发展”要求,2020年赣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比2015年翻番,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到2030年,赣江新区经济发展质量、城市建设水平、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将进入全国国家级新区中上游。五是区域功能齐全。既有重大技术和产业项目,又有光电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有机硅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电器、等产业;既有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会计事务、工程咨询,又有航空口岸和综合保税区等产业集群;既注重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又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既注重招大引强和创新产业园建设,又注重国际陆港和投资贸易便利化建设;既注重道路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生态绿地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更加注重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既注重绿色金融创新,又强化人才、资金、用地、水电气保障。这些发展项目和条件有利于解决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资产荒”和“项目荒”等问题。

“险资支赣”的路径选择

从会计准则和资产负债表来看,险资运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的科目较多,如定期存款和协议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托资产、基础设施投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权益投资、贷款、投资性不动产、衍生金融工具、其他投资资产等。据统计,目前在江西落地的保险资金累计达193.4亿元,分别投向水利、交通、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具有投资意愿的险资金额还更多。

理论上看,险资可以在政策范围内对赣江新区进行投资,按照会计准则相关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上述资产形式。但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险资应结合赣江新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功能定位、项目特色等要求,选择合意的项目和领域。

一是支持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险资可出资单独设立或参股设立专属销售公司、代理机构、公估机构和经纪机构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也可设立保险资管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条件成熟后还可设立专业保险公司,如农业保险公司、健康和养老保险公司等。此外,保险公司总部还可以在此建立后援中心、信息中心或分支机构等。

二是支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保险资金可通过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方式投资赣江新区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同时,险资还可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如由保险资管公司发起设立基础设施投资计划,面向保险机构等合格投资者发行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向与政府方签订PPP 项目合同的项目公司提供融资,投资符合规定的PPP 项目;但要关注项目条件、项目建设或管理主体信誉和实力、财政金融环境、投资回报机制等。

三是以私募基金方式投资绿色产业。险资可通过设立私募基金的方式支持赣江新区以绿色项目为核心的企业发展。自2015年保监会首次批准保险机构试点设立私募基金以来,具有保险机构股东背景的私募股权基金机构多达10家。赣江新区设立保险系私募基金在发挥保险资金中长期投资优势的同时,也有利于实体经济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为险资运用提供了更多选择,提升了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能力,进一步缓解了险资“长负债、短资产”错配问题。但险资应考虑自身退出时的保值增值问题,如需采用股权回购协议等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四是积极发展绿色保险业务。险资可以股权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等形式投资光电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有机硅等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绿色环保项目,也可投资建设大型健康养老、医护等项目,特别是在健康保险方面,险资可以支持江西健康保险交易平台的建设。拟打造的江西健康保险交易平台将依托健康大数据,加大商业保险、医疗医药卫生服务等资源的融合,为市场提供专业性和区域性的交易场所,推动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开发出符合赣江新区乃至整个江西特色的健康保险产品,提升健康保险理赔服务水平,促进医疗保障体系和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满足群众和患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五是支持绿色基础设施投资。保险公司总部可在赣江新区建设保险数据中心和云技术中心,也可建立数据管理和灾备中心等。保险资金也可通过股权计划投资或债券计划投资等形式,选择绿色金融支持重点项目进行投资,不断完善绿色产业重点项目库,如赣江新区的绿色建筑、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特色小镇,航空、新型电子、智能装备、中医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光伏应用产品、绿色墙体材料,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示范工程,以及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等。还可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参与赣江新区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

六是用足资金运用政策。险资可依法有序地参与赣江新区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领域投资,为赣江新区的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如投资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集合债、绿色收益支持证券等绿色债券;又如可购买绿色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及新三板挂牌的股票或股权,但应采用类似“名股实债”的方式。此外,险资还可以参与投资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以及服务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活性服务新业态等发展,或者助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项目。

险资支赣应关注的几个关系

成立之初,赣江新区就签约了24个产业项目、12个金融机构和总部经济和7个基础设施。今年9月,赣江新区又与人保财险等金融机构签订了6项助力赣江新区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合作项目协议,签约总金额达到500亿元,包括绿色融资项目、绿色产业引导基金项目、区块链产业投资基金等。赣江新区建设开局良好,“险资支赣”已经启动,但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险资运用应与保险业务结合起来。保险机构在运用资金支持赣江新区发展的同时,应结合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要求开展保险业务,两端发力,不断激发赣江新区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也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寻找突破点。如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项目,开展专利综合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农产品收入保险、“保险+期货”试点,开展大病保险、食品生产安全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个人税收递延养老保险等,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开展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业务等。

第二,险资运用应关注三个方面的边界。对保险业来说,向保险消费者提供风险保障是主要任务,进行保险资金投资是辅助功能和连带功能,是为了更好提供风险保障。因此,在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应避免激进投资问题,应把握三个方面的边界:即投资标的应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类产品为辅;股权投资应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在进行战略投资时,也应以参股为主。同时,险资应加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评估和管理,运用久期、凸性、现金流测试等方法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第三,应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防范工作。险资运用应关注“三去一补一降”,特别是要去杠杆,防止层层嵌套,去通道业务,也要防止“快进快出”。当前,我国正在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各地也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江西总体来看地方债务风险不大,风险处于可控状态。但险资仍应密切关注地方性债务风险,以保证险资的安全性及基础收益性。特别是在选择新的投资项目时候,更应加强风险分析调查研究,对所投资的领域和项目的风险状况进行科学合理评估,积极稳妥做好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化解和处置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作者单位:江西保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