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一带一路”步入高质量发展期

发布时间:2019-05-20 09:01:09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和平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从中受益,对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加入WTO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从国际贸易规则的追随者过渡到主动推动世界经贸发展的贡献者。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世界经济所副所长陈建奇认为,“一带一路”建立高质量的经贸合作,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资金融通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内容,迫切需要搭建与之相适应的货币金融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极大缓解“一带一路”的融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让与企业联系密切的货币体系更加稳定,可以为企业跨境合作提供更加稳定的合作环境。陈建奇认为,资金融通决定了“一带一路”未来发展中项目是否能落地。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已经成立,前者主要是提供贷款,后者主要是提供股权投资,二者互补。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搭建了混合型的金融平台,构建多边或者双边区域性的金融机制,支撑“一带一路”的发展。目前,“一带一路”资金治理机制已经基本成型。

德勤中国近日发布最新白皮书《2019“一带一路”报告——展望新空间把握新机遇》,概括了过去数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种种挑战下的发展进程,并深度探究“一带一路”相关重大议题,包括引领包容性全球化、聚焦优质项目、持续扩大影响范围。德勤中国副主席、德勤全球“一带一路”服务主管合伙人黎嘉恩表示,中国对外投资虽进入稳步调整阶段,但在趋于保守谨慎的投资态度下,投资意欲仍然持续。“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广泛、覆盖地区持续扩张,重新点燃了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动力,进一步助力中国发展为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经济体。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曾顺福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发展核心价值,以及绿色投资原则,通过多方协作和互相配合,加强国际资本绿化,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世界银行等机构根据相关预测数据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及相关投资资金需求大,而资金供给却明显不足,需要调动更多资金参与到相关建设中来。5年多以来,偶尔也能听到“一带一路”建设或将推高沿线国家负债水平的质疑之声。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肖钢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一直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互相尊重,不强制合作国接受中国方案,不鼓励对方过度负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债务情况是否因为“一带一路”建设而推高,可以对比“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五年多来沿线各国的外债增长情况做出客观的分析。所谓沿线国家的外债,主要指的是东道国家公共部门直接借款或提供担保的中长期外债。单一年度的外债变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如果选取“一带一路”建设前五年(也就是2009年-2013年)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始后五年(也就是2014年-2018年)沿线各国公共部门中长期外债年平均增长率作为对比,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在可以获得数据的63个国家中,有37个国家的五年平均外债增长率是下降的。而相较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5年,2014-2018年期间,仅有15个国家的外债增长率提高了3%以上。虽然中国对部分国家的投资有一定的增长,但这些数据是中国对外投资的全口径数据,涉及主权借款或主权担保的数据要小于这个数据;个别国家外债增长过快,与该国具体发展的阶段和情况也是有关联的。

肖钢指出,从创新资金筹措和使用模式方面,这些年,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帮助沿线国家减轻债务负担。主权借款和主权担保是增加东道国债务负担的主要原因,如果歼敌主权借款和主权担保比重,可以大大缓解债务问题。比如可以改变股债比例、优化项目资金结构。近几年来,面对外部经济环境,中国企业在海外业务模式不断创新,不断探索PPP、BOT等项目融资模式。企业不但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建造,还参与项目建成后的运营。这种投建营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既可以获得项目建设的当期利益,还兼顾远期收益,真正实现与东道国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同时,这一做法也大大降低了东道国的债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