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央行降准 银行加速布局新版LPR产品

发布时间:2019-09-09 08:46:19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李林鸾

近期,央行连续公布了LPR定价机制和新按揭贷款定价机制两个重磅公告,这代表着利率市场化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当前全球进入降息周期的大背景下,LPR形成机制的改革完善可以很好地兼顾银行利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防止资金流入低效企业等目的。

央行降准

使LPR调降预期升温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采取“普遍降准+定向降准”组合的方式,除普遍降准0.5个百分点之外,还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不少专家认为,这样的降准方式,体现了总量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功能,是一次精准的定向调控。

而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属于低成本资金,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从而减小LPR改革对银行息差的影响,让报价行有下调LPR的空间,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目的。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普遍降准可以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银行在新的LPR机制下缩减点差,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在9月20日LPR一年期报价利率会下降5个BP至4.2%。

8月17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8月20日新的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

LPR改革短期内对于银行影响有限,从长远来看,央行有意通过LPR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利于银行的长期发展。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下一步货币政策应更突出结构性、市场化调节功能,基于“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实施定向降准,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如通过调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影响LPR,引导市场利率逐步下行。

银行加速布局新版LPR产品

8月26日,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24家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工作。

易纲强调,金融部门要做好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各项工作,报价行要健全报价机制,确保报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各金融机构要抓紧推动LPR运用,尽快实现新发放贷款主要参考LPR定价,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推动贷款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要深入研判经济金融形势,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并保持其商业可持续性,同时优化信贷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服务业贷款提供支持,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做贡献。

事实上,自LPR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后,不少金融机构都在抓紧准备,并快速推出了相关产品。

8月27日,中国民生银行成功达成首笔5年期美元固定利率与人民币浮动利率LPR5Y的货币掉期,以及首笔1年期美元浮动利率和人民币浮动利率LPR1Y双浮动利率的货币掉期业务,该两笔业务均系银行间市场同类型业务首单。此外,券商也着手开放相关产品, 9月5日,华泰证券正式发行了国内市场首只挂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结构化收益凭证产品,挂钩标的为1年期LPR。该产品的发行为投资者参与境内利率市场提供了全新的投资工具,进一步丰富了投资者FICC大类资产配置选择。

LPR利率互换

成为避险新手段

8月20日,新版LPR首次出炉。随后,除了挂钩LPR贷款推出外,相关衍生产品交易也正式亮相,LPR利率互换成为规避利率风险新手段。

所谓的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在一笔名义本金数额的基础上,相互交换具有不同性质的利率支付,即同种通货不同利率的利息交换。业内人士表示,通过LPR利率互换合约交易,可对冲资产负债基差风险,加强自身利率风险管理能力,预计后续会有更多机构参与到LPR利率互换市场。

记者了解到,浙商银行于8月21日成功落地首笔以LPR为基准的代客利率互换业务,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该笔业务金额为7700万元,投向一家民营企业。该企业年初在浙商银行获得1笔固定利率贷款,通过1年期的利率互换业务将贷款的固定利率转换成LPR加固定点差的浮动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1年内如果LPR利率下降,融资成本将随之降低。

交通银行近日也叙做LPR基准的人民币利率互换5笔,对应名义本金5.4亿元。其中5年期5年LPR基准2笔,名义本金合计4000万元,其中一笔为该品种全市场首单交易;1年期1年LPR基准2笔,名义本金合计4亿元;2年期1年LPR基准1笔,名义本金1亿元。

平安银行也积极响应,通过不断提升客户对挂钩LPR贷款及衍生品的认知和了解,结合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在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迅速落地挂钩LPR的人民币贷款及利率互换产品,帮助客户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提供风险对冲方案,一度在利率互换和标准债券远期活跃交易商排名市场第一。

“LPR利率互换业务将实现银企双赢。”浙商银行金融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表示,对实体企业而言,在利率市场化形势下获得降低融资成本的机会,并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管理自身利率风险。对银行而言,进一步丰富了综合服务客户的手段,并为优化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积累了经验。

随着LPR利率互换业务的增多,为满足市场成员对于LPR利率互换的估值需求,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从9月2日起发布LPR利率互换曲线和利率互换估值。

据悉,LPR利率互换曲线包括LPR1Y(季付)利率互换曲线、LPR5Y(季付)利率互换曲线。LPR1Y(季付)的标准期限包括6M、9M、1Y、2Y、3Y、4Y、5Y、7Y、10Y,LPR5Y(季付)的标准期限包括6M、9M、1Y、2Y、3Y、4Y、5Y、7Y、10Y,利率互换曲线于12:10、16:40各发布一次。每类曲线发布报买、报卖和均值三条曲线。

9月3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显示,当日共有16家机构达成65笔以LPR为标的的利率互换,名义本金31.6亿元。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主研发的利率互换新交易机制X-Swap系统达成27.5亿元,占比87%。合约标的以LPR1Y为主,成交期限覆盖6M至5Y。机构类型覆盖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外资行、证券公司等。

“利率互换的选择是根据参与主体的利率判断和需求而定,并非是固定利率换为浮动利率,也可以正好相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未来LPR利率互换交易的操作会更加丰富,参与主体也将更加多元。

LPR对银行收入影响有限

随着LPR相关避险产品交易的升温,引发了市场对改革给银行带来不小影响的猜想。因为贷款利率直接影响着银行最主要收入——由存贷利差产生的利息收入。

至于LPR对接下来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各家银行其实都早已做出了测算。同时对于第一批LPR报价行来说,该机制在各家银行运行已久,因此他们应对起新的LPR机制显得更加从容。银行大多表示“已经做好准备,影响不大”。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在该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LPR改革对建行的影响不会太大,预计下半年将影响建行净息差1-2个BP,大概影响建行不到一个亿的利息收入。“如果将存量贷款也考虑上,明年对净利息收入影响的规模可能比今年大一些。”他说。

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也在该行中期业绩会上介绍称,如果以贷款端单边变动的角度来看,LPR对审计的影响有限。根据他们的测算,LPR今年对该行利差收入的影响为1.7亿元。

工行也表示影响有限。“LPR对工行净息差水平有影响,但影响有限。”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工行从2013年LPR集中报价制度启动开始,就开始在行里应用LPR定价,上半年工行新发放贷款的48%是用LPR定价的,超1.4万亿元。上半年,工行实现客户存款超过1.72万亿元,成本是1.53%,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活期存款的增量占比超过60%。因此,LPR定价对工行的影响有限。

同样,LPR形成机制改革在今年对农行财务方面的影响不大。农业银行副行长张克秋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这是经过测算及压力情景测试得出的结果。“明年农行会在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基础上确保财务收支在同业可比的合理区间。另外,从目前情况看,客户对政策调整的反应较为平稳,可接受程度比想象中更高一些。”张克秋说。

数据显示,工行、建行、农行新发放贷款中运用LPR的比例分别为48%、56%及50%以上。中行未直接披露LPR在新增贷款中的运用情况,但中行副行长吴富林表示,中行将加强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收入,努力提高非利息收入的贡献,降低对利息收入的过度依赖,保持效益的稳步增长。

相关链接

详解LPR

LPR全称Loan Prime Rate,即贷款基础利率,是金融机构对其最优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LPR起源于美国的最优惠利率,即Prime Rate。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经济恶化,企业大量倒闭,信誉良好的企业非常少,但银行业资金过剩,部分商业银行开始有意降低信贷标准,并压低贷款利率,把一些资质差的企业纳入贷款目标客群,引发了恶性竞争,使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进一步恶化,造成不少银行纷纷倒闭。为防止恶性竞争,美国出台了相关法规,其中有一条就是最优贷款利率(Prime Rate)。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大型企业可以通过直接从票据市场融资,银行面临的竞争加剧,Prime Rate的底线才被逐步突破。如今,美国的Prime Rate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及消费贷款等对银行依赖较强的资金业务的定价基准。

过往,银行发放贷款是以央行发布的贷款利率为标准,这就是贷款基准利率。2013年,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国家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让银行有了更多的自主定价权,但为了避免贷款利率市场定价出现混乱,央行同时在贷款基准利率机制之外新建了一套LPR机制,用以指导银行定价。

因此,旧的LPR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项过渡机制,确定方法是由10家大银行每个工作日根据自身对最优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进行报价,然后剔除最高价、最低价,将其余报价根据报价银行所占的不同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

旧的LPR建立后,贷款基准利率仍然存续。而且LPR的各报价行虽然是自行报价,但报价参考的仍然是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这就造成了LPR与贷款基准利率一方面双轨并行,一方面又密切相关,甚至基本持平,所以LPR的实际意义有限,存在感很低。银行贷款利率还是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进行浮动。

8月17日央行宣布LPR改革后,LPR将更新换代,同时取代原本的贷款基准利率,成为银行贷款利率的锚定值。

与旧的LPR相比,新LPR机制主要有以下变化:

1.报价改为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新旧LPR机制都是由银行报价,但过去银行报价参考的是贷款基准利率,如今则改为参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其核心是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简单说来就是符合要求的银行向央行借钱的利率。

2.计算方法改为算术平均。

新旧LPR机制都会在银行报价后剔除最高价、最低价,但旧机制是将其余报价根据报价银行所占的不同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新机制则是直接算术平均得出。

3.报价行从10家增加到18家。

旧LPR的报价行是10家大行,新的LPR则增加了8家银行,其中包含外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代表性增强。

4.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

旧的LPR只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也就是向银行借钱一年的利息。新LPR增加了5年期限品种,一般的房贷就属于这个范畴。

5.报价频率改为每月报价1次。

旧LPR是每个工作日报价一次,新的改为每月报价一次,重视程度提高,报价更为精准。


央行降准 银行加速布局新版LPR产品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9-09

□实习记者 李林鸾

近期,央行连续公布了LPR定价机制和新按揭贷款定价机制两个重磅公告,这代表着利率市场化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当前全球进入降息周期的大背景下,LPR形成机制的改革完善可以很好地兼顾银行利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防止资金流入低效企业等目的。

央行降准

使LPR调降预期升温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采取“普遍降准+定向降准”组合的方式,除普遍降准0.5个百分点之外,还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不少专家认为,这样的降准方式,体现了总量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功能,是一次精准的定向调控。

而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属于低成本资金,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从而减小LPR改革对银行息差的影响,让报价行有下调LPR的空间,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目的。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普遍降准可以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银行在新的LPR机制下缩减点差,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在9月20日LPR一年期报价利率会下降5个BP至4.2%。

8月17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8月20日新的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

LPR改革短期内对于银行影响有限,从长远来看,央行有意通过LPR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利于银行的长期发展。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下一步货币政策应更突出结构性、市场化调节功能,基于“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实施定向降准,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如通过调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影响LPR,引导市场利率逐步下行。

银行加速布局新版LPR产品

8月26日,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24家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工作。

易纲强调,金融部门要做好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各项工作,报价行要健全报价机制,确保报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各金融机构要抓紧推动LPR运用,尽快实现新发放贷款主要参考LPR定价,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推动贷款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要深入研判经济金融形势,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并保持其商业可持续性,同时优化信贷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服务业贷款提供支持,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做贡献。

事实上,自LPR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后,不少金融机构都在抓紧准备,并快速推出了相关产品。

8月27日,中国民生银行成功达成首笔5年期美元固定利率与人民币浮动利率LPR5Y的货币掉期,以及首笔1年期美元浮动利率和人民币浮动利率LPR1Y双浮动利率的货币掉期业务,该两笔业务均系银行间市场同类型业务首单。此外,券商也着手开放相关产品, 9月5日,华泰证券正式发行了国内市场首只挂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结构化收益凭证产品,挂钩标的为1年期LPR。该产品的发行为投资者参与境内利率市场提供了全新的投资工具,进一步丰富了投资者FICC大类资产配置选择。

LPR利率互换

成为避险新手段

8月20日,新版LPR首次出炉。随后,除了挂钩LPR贷款推出外,相关衍生产品交易也正式亮相,LPR利率互换成为规避利率风险新手段。

所谓的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在一笔名义本金数额的基础上,相互交换具有不同性质的利率支付,即同种通货不同利率的利息交换。业内人士表示,通过LPR利率互换合约交易,可对冲资产负债基差风险,加强自身利率风险管理能力,预计后续会有更多机构参与到LPR利率互换市场。

记者了解到,浙商银行于8月21日成功落地首笔以LPR为基准的代客利率互换业务,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该笔业务金额为7700万元,投向一家民营企业。该企业年初在浙商银行获得1笔固定利率贷款,通过1年期的利率互换业务将贷款的固定利率转换成LPR加固定点差的浮动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1年内如果LPR利率下降,融资成本将随之降低。

交通银行近日也叙做LPR基准的人民币利率互换5笔,对应名义本金5.4亿元。其中5年期5年LPR基准2笔,名义本金合计4000万元,其中一笔为该品种全市场首单交易;1年期1年LPR基准2笔,名义本金合计4亿元;2年期1年LPR基准1笔,名义本金1亿元。

平安银行也积极响应,通过不断提升客户对挂钩LPR贷款及衍生品的认知和了解,结合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在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迅速落地挂钩LPR的人民币贷款及利率互换产品,帮助客户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提供风险对冲方案,一度在利率互换和标准债券远期活跃交易商排名市场第一。

“LPR利率互换业务将实现银企双赢。”浙商银行金融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表示,对实体企业而言,在利率市场化形势下获得降低融资成本的机会,并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管理自身利率风险。对银行而言,进一步丰富了综合服务客户的手段,并为优化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积累了经验。

随着LPR利率互换业务的增多,为满足市场成员对于LPR利率互换的估值需求,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从9月2日起发布LPR利率互换曲线和利率互换估值。

据悉,LPR利率互换曲线包括LPR1Y(季付)利率互换曲线、LPR5Y(季付)利率互换曲线。LPR1Y(季付)的标准期限包括6M、9M、1Y、2Y、3Y、4Y、5Y、7Y、10Y,LPR5Y(季付)的标准期限包括6M、9M、1Y、2Y、3Y、4Y、5Y、7Y、10Y,利率互换曲线于12:10、16:40各发布一次。每类曲线发布报买、报卖和均值三条曲线。

9月3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显示,当日共有16家机构达成65笔以LPR为标的的利率互换,名义本金31.6亿元。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主研发的利率互换新交易机制X-Swap系统达成27.5亿元,占比87%。合约标的以LPR1Y为主,成交期限覆盖6M至5Y。机构类型覆盖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外资行、证券公司等。

“利率互换的选择是根据参与主体的利率判断和需求而定,并非是固定利率换为浮动利率,也可以正好相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未来LPR利率互换交易的操作会更加丰富,参与主体也将更加多元。

LPR对银行收入影响有限

随着LPR相关避险产品交易的升温,引发了市场对改革给银行带来不小影响的猜想。因为贷款利率直接影响着银行最主要收入——由存贷利差产生的利息收入。

至于LPR对接下来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各家银行其实都早已做出了测算。同时对于第一批LPR报价行来说,该机制在各家银行运行已久,因此他们应对起新的LPR机制显得更加从容。银行大多表示“已经做好准备,影响不大”。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在该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LPR改革对建行的影响不会太大,预计下半年将影响建行净息差1-2个BP,大概影响建行不到一个亿的利息收入。“如果将存量贷款也考虑上,明年对净利息收入影响的规模可能比今年大一些。”他说。

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也在该行中期业绩会上介绍称,如果以贷款端单边变动的角度来看,LPR对审计的影响有限。根据他们的测算,LPR今年对该行利差收入的影响为1.7亿元。

工行也表示影响有限。“LPR对工行净息差水平有影响,但影响有限。”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工行从2013年LPR集中报价制度启动开始,就开始在行里应用LPR定价,上半年工行新发放贷款的48%是用LPR定价的,超1.4万亿元。上半年,工行实现客户存款超过1.72万亿元,成本是1.53%,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活期存款的增量占比超过60%。因此,LPR定价对工行的影响有限。

同样,LPR形成机制改革在今年对农行财务方面的影响不大。农业银行副行长张克秋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这是经过测算及压力情景测试得出的结果。“明年农行会在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基础上确保财务收支在同业可比的合理区间。另外,从目前情况看,客户对政策调整的反应较为平稳,可接受程度比想象中更高一些。”张克秋说。

数据显示,工行、建行、农行新发放贷款中运用LPR的比例分别为48%、56%及50%以上。中行未直接披露LPR在新增贷款中的运用情况,但中行副行长吴富林表示,中行将加强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收入,努力提高非利息收入的贡献,降低对利息收入的过度依赖,保持效益的稳步增长。

相关链接

详解LPR

LPR全称Loan Prime Rate,即贷款基础利率,是金融机构对其最优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LPR起源于美国的最优惠利率,即Prime Rate。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经济恶化,企业大量倒闭,信誉良好的企业非常少,但银行业资金过剩,部分商业银行开始有意降低信贷标准,并压低贷款利率,把一些资质差的企业纳入贷款目标客群,引发了恶性竞争,使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进一步恶化,造成不少银行纷纷倒闭。为防止恶性竞争,美国出台了相关法规,其中有一条就是最优贷款利率(Prime Rate)。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大型企业可以通过直接从票据市场融资,银行面临的竞争加剧,Prime Rate的底线才被逐步突破。如今,美国的Prime Rate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及消费贷款等对银行依赖较强的资金业务的定价基准。

过往,银行发放贷款是以央行发布的贷款利率为标准,这就是贷款基准利率。2013年,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国家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让银行有了更多的自主定价权,但为了避免贷款利率市场定价出现混乱,央行同时在贷款基准利率机制之外新建了一套LPR机制,用以指导银行定价。

因此,旧的LPR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项过渡机制,确定方法是由10家大银行每个工作日根据自身对最优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进行报价,然后剔除最高价、最低价,将其余报价根据报价银行所占的不同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

旧的LPR建立后,贷款基准利率仍然存续。而且LPR的各报价行虽然是自行报价,但报价参考的仍然是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这就造成了LPR与贷款基准利率一方面双轨并行,一方面又密切相关,甚至基本持平,所以LPR的实际意义有限,存在感很低。银行贷款利率还是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进行浮动。

8月17日央行宣布LPR改革后,LPR将更新换代,同时取代原本的贷款基准利率,成为银行贷款利率的锚定值。

与旧的LPR相比,新LPR机制主要有以下变化:

1.报价改为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新旧LPR机制都是由银行报价,但过去银行报价参考的是贷款基准利率,如今则改为参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其核心是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简单说来就是符合要求的银行向央行借钱的利率。

2.计算方法改为算术平均。

新旧LPR机制都会在银行报价后剔除最高价、最低价,但旧机制是将其余报价根据报价银行所占的不同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新机制则是直接算术平均得出。

3.报价行从10家增加到18家。

旧LPR的报价行是10家大行,新的LPR则增加了8家银行,其中包含外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代表性增强。

4.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

旧的LPR只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也就是向银行借钱一年的利息。新LPR增加了5年期限品种,一般的房贷就属于这个范畴。

5.报价频率改为每月报价1次。

旧LPR是每个工作日报价一次,新的改为每月报价一次,重视程度提高,报价更为精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