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金融稳定的九大视角(上)

发布时间:2020-06-16 10:00:19    作者:石文平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金融稳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政策目标,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把握金融稳定、优化金融结构,保障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合理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败得失。

□石文平

视角一:科学理解金融稳定

欧洲中央银行认为金融稳定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一种状态。金融稳定是一种状态,反映为金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金融市场有效发展,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好,金融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金融机制运行协调和有序循环;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情况下,金融稳定与外汇市场和国外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即在开放金融条件下,金融稳定受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市场运行的深刻影响,对金融治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对金融治理体系的完备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要求更严格。有效地发现和判断危及金融稳定的根源和切入口,精准施策,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让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保持在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才能维护经济的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视角二:金融稳定是重大政策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形象地阐明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血肉关系。2017年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并指出金融与经济的相互促进的动态进展关系。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首次提出“六稳”政策目标,将“金融稳”再次提到重要位置。2020年,我国进一步将“六稳”和“六保”政策作为年度重要政策和发展战略。同时,宏观决策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金融稳定、激活金融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整合行政力量和资源,进一步加强辖内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分析、防范化解工作;各级银行保险监管机构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同级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指导下,认真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以及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活微观实体的创新能力和动力,做到通过金融既活又稳,促进经济的稳和活。

视角三:把握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从金融发展历史来看,金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金融是交换经济、贸易经济、商品经济的产物,因而以经济为基础,经济稳是金融稳的历史前提。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育,金融与经济发展成互为因果和前提的关系;金融波动、经济波动;金融稳定,经济稳定,反之亦然。

从理论上看,金融的稳定呈现更长的周期性与耐性,这是金融体系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结果,也体现为金融周期较经济周期更具有惯性。当金融波动较大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周期波动也随之而来,即金融的稳定可为经济的稳定奠定相对厚实的基础,金融的大起大落则带来经济的兴衰。

在现实经济世界里,金融稳不稳又与房地产、股市等主要载体是否大幅波动有关,金融泡沫与经济泡沫是相联系的。因而,维护金融稳定又与经济“去泡沫化”相关联。如果说金融活是“挖沟引渠”,那么经济活则是“池塘养鱼”;金融之水质好,经济之鱼才会新鲜、肉厚、味美,即经济的质量才会向高端发展,这就是金融血液在经济领域的健康循环。与此同时,从微观经济实体和市场的内部运行情况来看,市场主体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正且总量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供需的规模和层级相协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消费链等链条自身良好且无缝对接,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就能“贯通”和“畅通”,经济社会发展就越能浑然一体。从外部来看,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境外贸易、资金、人才、技术、政策等条件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持续健康生存、发展、优胜劣汰,产业结构就会不断优化,技术升级换代也有可能,我国经济与金融的互动才能实现良性互动,并健康持续下去。

视角四:历史经验教训中寻找金融运行规律

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对外突然中止信贷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出现经营困难。进入工业时代后,经济、金融危机始终伴随着人类经济发展间歇性爆发。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有93个国家先后爆发117起系统性银行危机,还有45个国家发生了51起局部性银行危机。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主要包括:1929年至1939年的大萧条,1973年发生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拉丁美洲债务危机,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1997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逐步由虚拟经济的灾难向实体经济扩散,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激增,一些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有时候甚至成为引爆战争的导火索。

由此可见,金融负面大幅波动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力和破坏程度是超乎想象,金融危机与市场经济失灵高度相关,是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反映。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互生,是基钦、朱格拉、库次涅兹、康德拉基耶夫和熊皮特等周期的综合结果,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呈现资源稀缺特质、资本资产价格投机属性、股票市场黑技术特质、金融脱实向虚弊端、债务和汇率的外部本质、金融衍生品复杂化、金融风险高度传导性,以及经济金融的政治霸权性质等。

从我国具体实践来看,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应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开放、包容、绿色、稳定、安全等属性;既高度关注市场机制体制的运行效果,又密切管控市场经济的自发和自利本质,让资本正常逐利、合理逐利,避免明斯基理论中提到的不稳定、不确定和重大风险的发生发展,真正做到市场机制为"我"所用。

视角五:辩证看待价格稳定、银行稳定、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的关系

首先,关注价格稳定。“质优价廉”且通胀率波动幅度较低给市场稳定的预期,保持实体经济供需两端的正常运转,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价格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下,市场主体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交易及金融制度运行的成本升高,储蓄转化投资的机制容易受阻,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金融市场变得稳定。但这里的价格稳定不单是物价层面的,还应包括资金价格、资本价格等广义上的价格稳定。其次,关注商业银行的稳定。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的规模和分量近八成,地位举足轻重。与证券和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相比,银行业在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担和校正纠错机制方面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和脆弱性,从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也超过证券和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再次,注重金融领域安全。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金融市场大幅动荡、支付清算体系运行受阻、金融机构大量倒闭破产是无金融安全可言的。只有运行稳健、效率和结构良好状态下的金融稳定才会为金融安全奠定有力的基础;过度管制、效率低下和结构失衡会损害金融体系的中介功能,增加其脆弱性,酝酿着金融风险。同时,要兼顾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长期来看,运用合意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保持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相统一。但在短期,当中央银行向问题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援助,会相应地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导致通胀效应,影响价格稳定和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我国,央行在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责时,重点并非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而是问题机构倒闭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一定程度上是代替财政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公共职能,导致最后贷款人职能“错位”。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中国银保监会江西监管局)


金融稳定的九大视角(上)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16

金融稳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政策目标,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把握金融稳定、优化金融结构,保障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合理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败得失。

□石文平

视角一:科学理解金融稳定

欧洲中央银行认为金融稳定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一种状态。金融稳定是一种状态,反映为金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金融市场有效发展,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好,金融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金融机制运行协调和有序循环;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情况下,金融稳定与外汇市场和国外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即在开放金融条件下,金融稳定受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市场运行的深刻影响,对金融治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对金融治理体系的完备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要求更严格。有效地发现和判断危及金融稳定的根源和切入口,精准施策,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让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保持在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才能维护经济的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视角二:金融稳定是重大政策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形象地阐明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血肉关系。2017年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并指出金融与经济的相互促进的动态进展关系。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首次提出“六稳”政策目标,将“金融稳”再次提到重要位置。2020年,我国进一步将“六稳”和“六保”政策作为年度重要政策和发展战略。同时,宏观决策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金融稳定、激活金融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整合行政力量和资源,进一步加强辖内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分析、防范化解工作;各级银行保险监管机构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同级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指导下,认真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以及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活微观实体的创新能力和动力,做到通过金融既活又稳,促进经济的稳和活。

视角三:把握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从金融发展历史来看,金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金融是交换经济、贸易经济、商品经济的产物,因而以经济为基础,经济稳是金融稳的历史前提。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育,金融与经济发展成互为因果和前提的关系;金融波动、经济波动;金融稳定,经济稳定,反之亦然。

从理论上看,金融的稳定呈现更长的周期性与耐性,这是金融体系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结果,也体现为金融周期较经济周期更具有惯性。当金融波动较大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周期波动也随之而来,即金融的稳定可为经济的稳定奠定相对厚实的基础,金融的大起大落则带来经济的兴衰。

在现实经济世界里,金融稳不稳又与房地产、股市等主要载体是否大幅波动有关,金融泡沫与经济泡沫是相联系的。因而,维护金融稳定又与经济“去泡沫化”相关联。如果说金融活是“挖沟引渠”,那么经济活则是“池塘养鱼”;金融之水质好,经济之鱼才会新鲜、肉厚、味美,即经济的质量才会向高端发展,这就是金融血液在经济领域的健康循环。与此同时,从微观经济实体和市场的内部运行情况来看,市场主体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正且总量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供需的规模和层级相协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消费链等链条自身良好且无缝对接,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就能“贯通”和“畅通”,经济社会发展就越能浑然一体。从外部来看,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境外贸易、资金、人才、技术、政策等条件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持续健康生存、发展、优胜劣汰,产业结构就会不断优化,技术升级换代也有可能,我国经济与金融的互动才能实现良性互动,并健康持续下去。

视角四:历史经验教训中寻找金融运行规律

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对外突然中止信贷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出现经营困难。进入工业时代后,经济、金融危机始终伴随着人类经济发展间歇性爆发。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有93个国家先后爆发117起系统性银行危机,还有45个国家发生了51起局部性银行危机。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主要包括:1929年至1939年的大萧条,1973年发生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拉丁美洲债务危机,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1997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逐步由虚拟经济的灾难向实体经济扩散,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激增,一些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有时候甚至成为引爆战争的导火索。

由此可见,金融负面大幅波动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力和破坏程度是超乎想象,金融危机与市场经济失灵高度相关,是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反映。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互生,是基钦、朱格拉、库次涅兹、康德拉基耶夫和熊皮特等周期的综合结果,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呈现资源稀缺特质、资本资产价格投机属性、股票市场黑技术特质、金融脱实向虚弊端、债务和汇率的外部本质、金融衍生品复杂化、金融风险高度传导性,以及经济金融的政治霸权性质等。

从我国具体实践来看,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应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开放、包容、绿色、稳定、安全等属性;既高度关注市场机制体制的运行效果,又密切管控市场经济的自发和自利本质,让资本正常逐利、合理逐利,避免明斯基理论中提到的不稳定、不确定和重大风险的发生发展,真正做到市场机制为"我"所用。

视角五:辩证看待价格稳定、银行稳定、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的关系

首先,关注价格稳定。“质优价廉”且通胀率波动幅度较低给市场稳定的预期,保持实体经济供需两端的正常运转,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价格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下,市场主体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交易及金融制度运行的成本升高,储蓄转化投资的机制容易受阻,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金融市场变得稳定。但这里的价格稳定不单是物价层面的,还应包括资金价格、资本价格等广义上的价格稳定。其次,关注商业银行的稳定。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的规模和分量近八成,地位举足轻重。与证券和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相比,银行业在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担和校正纠错机制方面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和脆弱性,从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也超过证券和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再次,注重金融领域安全。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金融市场大幅动荡、支付清算体系运行受阻、金融机构大量倒闭破产是无金融安全可言的。只有运行稳健、效率和结构良好状态下的金融稳定才会为金融安全奠定有力的基础;过度管制、效率低下和结构失衡会损害金融体系的中介功能,增加其脆弱性,酝酿着金融风险。同时,要兼顾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长期来看,运用合意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保持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相统一。但在短期,当中央银行向问题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援助,会相应地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导致通胀效应,影响价格稳定和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我国,央行在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责时,重点并非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而是问题机构倒闭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一定程度上是代替财政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公共职能,导致最后贷款人职能“错位”。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中国银保监会江西监管局)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