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获取稳健收益

险资构建固定收益增强策略

发布时间:2020-06-16 10:04:45    作者:于文哲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实习记者 于文哲

长期以来,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保险资金运用整体配置的基石,在稳定收益、拉长久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20年3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9.43万亿,较年初增长4.85%,其中,债券、银行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超过6成。当前阶段,受低利率环境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保险资金固定收益投资正面临多重挑战。近日,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业协会”)“当前形势下保险资金固定收益投资策略工作交流会”线上会议中,360多名保险、银行、基金、证券领域的负责人共同探讨当前形势下保险资金的固定收益投资策略。

97%险企配置银行存款

固定收益投资重要性凸显

保险资管业协会和中国精算师协会联合党委委员、保险资管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有棠表示,固定收益投资一直以来是保险资金配置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利率下行、疫情冲击尚未结束的情况下,保险资金固定收益投资重要性更加突出。

根据保险资管业2019年度调研数据,从资产配置来看,保险公司配置信用债2.87万亿元,利率债2.79万亿元,银行存款(不含活期存款)1.44万亿元,合计占比45.8%;配置公募基金超过8100亿元,占比5.3%,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比最高,为1.9%;从保险公司对各类资产的覆盖度来看,97%的保险公司配置银行存款,81%的保险公司配置了信用债;从不同类型保险公司配置特点来看,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与行业总体结构趋同,产险公司更倾向于配置存款和公募基金等流动性高的资产,再保险公司债券投资占比将近5成,保险集团则是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相对最高,对债券的占比最低;从不同规模产寿险配置特点来看,超大型保险公司更加偏好债券投资;大型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相对均衡;中型保险公司对另类资产配置有一定偏好;小型保险公司更多配置公募基金和银行存款等流动性强的资产。

总体来看,银行存款、债券、固定收益型组合类产品、债券型公募基金等传统固收资产都是保险资金非常重要的投资类别,特别是债券,对于稳定收益、拉长久期、匹配负债、支持实体经济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获取稳健收益

低利率环境下搭建投资组合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奚鹏洲在会议中表示,疫情对国内外经济形成冲击,全球央行加大宽松力度,预计未来低利率环境将在低位维持相当长时间。低利率环境下,固定收益类产品预期收益降低,且债券收益率波动性增大,大幅压缩了获取稳健收益的空间。固收增强投资策略利用债券资产构建基础收益,同时增加权益、衍生品类仓位来增强收益,以实现“低风险”、“低回撤”、“稳健收益”的投资组合;其基础逻辑主要参考以美林时钟为代表的大类资产轮动特性,典型如股债配策略主要运用风险溢价指标衡量股债性价比进而调整固收增强投资策略中的权益仓位。比较常规的公募产品主要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其历史收益均高于纯债基金,回撤幅度则明显小于股票型基金,这些基金构成了以年度预定绝对收益率目标为导向的绝对收益基金的主要来源。此外,FOF、QDII、大类资产收益凭证等产品也可以为固收增强投资策略提供更丰富的参考。

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收研究总监李彤认为,在低利率成为新常态之际,新冠肺炎又让全球市场联动性不断增强,经济复苏乏力,政策维持宽松,低利率可能长期化,未来除了利率策略以外,信用挖掘将成为固收投资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她同时提到,随着管理规模的增大,国内基金管理公司亟待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而中欧基金以研究驱动的一体化投研流程,结合宏观、中观、微观的研究方法,已搭建了一套以行业为基础的行业评级框架。

打造银保合作新平台

已发布400亿元存款产品需求

资管通金融科技服务(宁波)有限公司总经理万俊勐在会议中介绍了由该公司开发并设立的“资管汇APP”中商业银行存款保险资金对接需求发布专区。此专区作为“资管汇APP”的核心板块,致力于以平台服务思维推动商业银行与保险资金双方能够方便、高效地实现"点对点精准对接",为保险资金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提供新的工具和平台支持。

据了解,“资管汇APP”商业银行存款发布专区已于6月5日全新发布上线。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盛京银行已率先入驻,正式发布了400亿规模的存款产品需求,并已陆续开展业务洽谈对接。“资管汇APP”商业银行存款发布专区的推出,旨在以平台服务思维推动投融(募)双方能够方便、高效地实现“点对点精准对接”,为入驻机构及其人员构建私密、合规、安全、高效的业务对接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产品信息共享,交易成本降低,合作互惠共赢。截至目前,平台已收到25家银行主体、40家保险/保险资管机构的入驻申请,共计120余位银行存款投募从业人员入驻。


获取稳健收益

险资构建固定收益增强策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16

□本报实习记者 于文哲

长期以来,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保险资金运用整体配置的基石,在稳定收益、拉长久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20年3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9.43万亿,较年初增长4.85%,其中,债券、银行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超过6成。当前阶段,受低利率环境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保险资金固定收益投资正面临多重挑战。近日,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业协会”)“当前形势下保险资金固定收益投资策略工作交流会”线上会议中,360多名保险、银行、基金、证券领域的负责人共同探讨当前形势下保险资金的固定收益投资策略。

97%险企配置银行存款

固定收益投资重要性凸显

保险资管业协会和中国精算师协会联合党委委员、保险资管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有棠表示,固定收益投资一直以来是保险资金配置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利率下行、疫情冲击尚未结束的情况下,保险资金固定收益投资重要性更加突出。

根据保险资管业2019年度调研数据,从资产配置来看,保险公司配置信用债2.87万亿元,利率债2.79万亿元,银行存款(不含活期存款)1.44万亿元,合计占比45.8%;配置公募基金超过8100亿元,占比5.3%,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比最高,为1.9%;从保险公司对各类资产的覆盖度来看,97%的保险公司配置银行存款,81%的保险公司配置了信用债;从不同类型保险公司配置特点来看,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与行业总体结构趋同,产险公司更倾向于配置存款和公募基金等流动性高的资产,再保险公司债券投资占比将近5成,保险集团则是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相对最高,对债券的占比最低;从不同规模产寿险配置特点来看,超大型保险公司更加偏好债券投资;大型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相对均衡;中型保险公司对另类资产配置有一定偏好;小型保险公司更多配置公募基金和银行存款等流动性强的资产。

总体来看,银行存款、债券、固定收益型组合类产品、债券型公募基金等传统固收资产都是保险资金非常重要的投资类别,特别是债券,对于稳定收益、拉长久期、匹配负债、支持实体经济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获取稳健收益

低利率环境下搭建投资组合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奚鹏洲在会议中表示,疫情对国内外经济形成冲击,全球央行加大宽松力度,预计未来低利率环境将在低位维持相当长时间。低利率环境下,固定收益类产品预期收益降低,且债券收益率波动性增大,大幅压缩了获取稳健收益的空间。固收增强投资策略利用债券资产构建基础收益,同时增加权益、衍生品类仓位来增强收益,以实现“低风险”、“低回撤”、“稳健收益”的投资组合;其基础逻辑主要参考以美林时钟为代表的大类资产轮动特性,典型如股债配策略主要运用风险溢价指标衡量股债性价比进而调整固收增强投资策略中的权益仓位。比较常规的公募产品主要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其历史收益均高于纯债基金,回撤幅度则明显小于股票型基金,这些基金构成了以年度预定绝对收益率目标为导向的绝对收益基金的主要来源。此外,FOF、QDII、大类资产收益凭证等产品也可以为固收增强投资策略提供更丰富的参考。

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收研究总监李彤认为,在低利率成为新常态之际,新冠肺炎又让全球市场联动性不断增强,经济复苏乏力,政策维持宽松,低利率可能长期化,未来除了利率策略以外,信用挖掘将成为固收投资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她同时提到,随着管理规模的增大,国内基金管理公司亟待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而中欧基金以研究驱动的一体化投研流程,结合宏观、中观、微观的研究方法,已搭建了一套以行业为基础的行业评级框架。

打造银保合作新平台

已发布400亿元存款产品需求

资管通金融科技服务(宁波)有限公司总经理万俊勐在会议中介绍了由该公司开发并设立的“资管汇APP”中商业银行存款保险资金对接需求发布专区。此专区作为“资管汇APP”的核心板块,致力于以平台服务思维推动商业银行与保险资金双方能够方便、高效地实现"点对点精准对接",为保险资金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提供新的工具和平台支持。

据了解,“资管汇APP”商业银行存款发布专区已于6月5日全新发布上线。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盛京银行已率先入驻,正式发布了400亿规模的存款产品需求,并已陆续开展业务洽谈对接。“资管汇APP”商业银行存款发布专区的推出,旨在以平台服务思维推动投融(募)双方能够方便、高效地实现“点对点精准对接”,为入驻机构及其人员构建私密、合规、安全、高效的业务对接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产品信息共享,交易成本降低,合作互惠共赢。截至目前,平台已收到25家银行主体、40家保险/保险资管机构的入驻申请,共计120余位银行存款投募从业人员入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