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重塑发展优势 金融科技赋能资管行业

发布时间:2020-12-03 09:33:20    作者:于文哲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实习记者 于文哲

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快速积累,资管行业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力量,2019年末,资管业资产规模超过110万亿元,占名义GDP11.7%。根据波士顿咨询的预测,未来5年,资管市场将保持12%的年增长率。中国银保监会创新部副主任蒋则沈日前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上表示,信息技术提升了资管业务运营管理效率,拓展了资管机构触达客户的渠道,潜移默化地改变投资行为,未来资管行业需要进一步关注信息化时代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和影响,用金融科技创新来适应新要求,把握新机遇。

李月敏/制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实践情况来看,科技创新在我国各行各业层出不穷,在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聚焦在金融领域,科技与数据已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流程自动化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不断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

全球资管巨头

倾向自建金融科技系统

“从国外领先资管机构的先进经验来看,科技已经同投资、风控一起成为赋能行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资产”)副总裁曹伟清介绍,全球领先的头部金融机构,大多倾向于自建金融科技系统,并通过自身IT基础设施对外输出,形成科技生态,打造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

以“华尔街的谷歌”高盛为例,其自营交易引擎证券数据库(SecDB)被认为是公司最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多次帮助其避免了在市场极端情况下的重大损失。2019年高盛基于该系统,进一步升级打造 Marquee平台,允许接入彭博定价等多种投资应用,实现覆盖“交易生命周期”的全流程赋能。

全球领先的保险资管机构也在积极塑造科技优势,比如,全球第三大国际资产管理集团——法国安盛集团,近年来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出未来客户与保险公司交互将主要以数字方式主导,倡导建立“数字默认”和“技术卓越”两大战略,实现路径包括建立全球数字工厂、寻求全球合作伙伴、推行完全数字化业务等。

目前,金融科技正在广泛应用于资产管理的营销获客、产品投顾、投研体系、投资决策、风控管理、运营管理等业务环节。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资产”)总裁张弛指出,在投研平台方面,金融科技可有效地提高投研效率;在风险管控方面,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行业中风险信息不共享、数据实效性低等痛点;在运营管理方面,金融科技可以起到提升业务运营效率的作用;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科技可以做到更加精准地服务客户。

国内资管机构

探索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我国资管机构已经逐步加大了金融科技实践探索力度,加快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投资体系、风险管理、运营模式持续优化和创新。

比如在保险资产管理业,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寿资产、平安资管、新华资产、人保资产、泰康资产、太平资产等机构已经在纷纷研究探索高新技术应用,研发建立投资管理平台、风控舆情监测系统、自动化运营平台等。

曹伟清说,国寿资产着力打造CLIMB平台,以自主研发为主建设统一数据、统一流程、统一界面的一体化投资管理平台,应用微服务、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组合管理、风险管理、运营管理、另类投资、信用管理、投资研究等科技全覆盖。这也是国内首个全面采用微服务架构和统一数据中心的一体化投资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实施开放战略,成功推动资管行业科技建设模式转型。下一步将重点在“生态融合、中台架构、智能应用、云端生态”四个方向发力,全面提升金融科技能力。

据了解,在平安集团“金融+科技”战略的引领下,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资管”)较早进行了金融科技的探索,积累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平安资管总经理罗水权介绍,平安资管开发了覆盖投资前中后期的一系列平台,以数据科技武装核心业务环节。在经营分析环节,集团SPS智慧经营分析平台支持从战略到绩效闭环管理,确保经营数据可追踪、可穿透;在客户营销环节,XRM综合客户管理平台能够总揽客户、产品全景,支持7*24数字化客户服务;在营运体系环节,GAMA平台支持前中后台的业务直通,最大限度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在投资研究和风险管理环节,平安资管自主研发的KYZ投资一体化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结合金融投资业务场景进行建模,涵盖债券投资信用分析、委外投资管理、多资产组合管理等核心模块,帮助投资人员看得更远、分析得更准、决策得更快。

罗水权表示,平安资管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信用研究方面,信用分析师70%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由机器替代,机器帮助信用专家解决基础分析,使得平安资管重点关注的主体数从2000家提升至9000家,实现了全市场覆盖;基金研究方面,构建“1F+6P+1C”评价体系,精选158个核心因子预测基金表现,打造了量化择基模型;固收投资方面,通过固收多因子体系的量化组合构建及优化模型捕捉结构性Alpha,同时推出了涵盖1000+风险因子的本土化风险预算模型,实现了前瞻性风险管理。以上实践,最大程度上帮助平安资管推动全面数字化经营,完成强化投研能力、控制投资风险、提升业务效率三大目标。

“花钱找人才”

金融科技能力是当前资管机构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科技赋能的前提。提升金融科技能力靠什么?罗水权直言:“资金和人才”。

曹伟清介绍,全球各大金融机构信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明显迈上新台阶,2019年摩根大通在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务板块科技投入超过10亿美元。同时,金融科技领域并购热潮出现。例如,已经占据领先优势的贝莱德,通过战术收购及股权投资不断获取科技创新能力,2017年入股欧洲机器人投顾公司 Scalable Capital,布局智能投顾,提升ETF分销能力。

国内金融机构近年来也逐步加大投入,2020年整体科技投入预计同比增长18%,AI领域增速最大,预计达42%。建设银行2017年以134.8亿元科技投入在银行业中居首,而平安资管每年在科技上的投资额达到5亿元。

有了科技投入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金融科技人才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各机构争抢的对象。2017年,高盛有1/4的员工(约9000人)拥有信息科技相关学位,招聘岗位中有近一半是科技类职位。”曹伟清说。在国内,金融科技人才竞争同样十分激烈,因为同时对科技和金融感兴趣并且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优秀人才紧缺。罗水权介绍,平安资管大力引进人才,目前科技人才在总员工中的占比已达到40%。

人才引进成功后,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仍必不可少。曹伟清介绍,国寿资产实行“人才核心”战略,以“组织架构设计现代化、绩效管理体系战略化、薪酬激励机制精准化”为方向,建立健全“岗位职级、绩效考核、激励约束”三位一体的市场化人力资源体系,不断激发组织活力和人才潜力。

“科技赋能资管行业,需要人和科技充分融合,这需要整个企业自上而下,甚至从股东开始进行文化和理念的转变,实现天时地利人和,多方位支撑数字化变革。”罗水权说。


重塑发展优势 金融科技赋能资管行业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03

□本报实习记者 于文哲

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快速积累,资管行业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力量,2019年末,资管业资产规模超过110万亿元,占名义GDP11.7%。根据波士顿咨询的预测,未来5年,资管市场将保持12%的年增长率。中国银保监会创新部副主任蒋则沈日前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上表示,信息技术提升了资管业务运营管理效率,拓展了资管机构触达客户的渠道,潜移默化地改变投资行为,未来资管行业需要进一步关注信息化时代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和影响,用金融科技创新来适应新要求,把握新机遇。

李月敏/制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实践情况来看,科技创新在我国各行各业层出不穷,在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聚焦在金融领域,科技与数据已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流程自动化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不断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

全球资管巨头

倾向自建金融科技系统

“从国外领先资管机构的先进经验来看,科技已经同投资、风控一起成为赋能行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资产”)副总裁曹伟清介绍,全球领先的头部金融机构,大多倾向于自建金融科技系统,并通过自身IT基础设施对外输出,形成科技生态,打造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

以“华尔街的谷歌”高盛为例,其自营交易引擎证券数据库(SecDB)被认为是公司最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多次帮助其避免了在市场极端情况下的重大损失。2019年高盛基于该系统,进一步升级打造 Marquee平台,允许接入彭博定价等多种投资应用,实现覆盖“交易生命周期”的全流程赋能。

全球领先的保险资管机构也在积极塑造科技优势,比如,全球第三大国际资产管理集团——法国安盛集团,近年来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出未来客户与保险公司交互将主要以数字方式主导,倡导建立“数字默认”和“技术卓越”两大战略,实现路径包括建立全球数字工厂、寻求全球合作伙伴、推行完全数字化业务等。

目前,金融科技正在广泛应用于资产管理的营销获客、产品投顾、投研体系、投资决策、风控管理、运营管理等业务环节。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资产”)总裁张弛指出,在投研平台方面,金融科技可有效地提高投研效率;在风险管控方面,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行业中风险信息不共享、数据实效性低等痛点;在运营管理方面,金融科技可以起到提升业务运营效率的作用;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科技可以做到更加精准地服务客户。

国内资管机构

探索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我国资管机构已经逐步加大了金融科技实践探索力度,加快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投资体系、风险管理、运营模式持续优化和创新。

比如在保险资产管理业,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寿资产、平安资管、新华资产、人保资产、泰康资产、太平资产等机构已经在纷纷研究探索高新技术应用,研发建立投资管理平台、风控舆情监测系统、自动化运营平台等。

曹伟清说,国寿资产着力打造CLIMB平台,以自主研发为主建设统一数据、统一流程、统一界面的一体化投资管理平台,应用微服务、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组合管理、风险管理、运营管理、另类投资、信用管理、投资研究等科技全覆盖。这也是国内首个全面采用微服务架构和统一数据中心的一体化投资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实施开放战略,成功推动资管行业科技建设模式转型。下一步将重点在“生态融合、中台架构、智能应用、云端生态”四个方向发力,全面提升金融科技能力。

据了解,在平安集团“金融+科技”战略的引领下,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资管”)较早进行了金融科技的探索,积累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平安资管总经理罗水权介绍,平安资管开发了覆盖投资前中后期的一系列平台,以数据科技武装核心业务环节。在经营分析环节,集团SPS智慧经营分析平台支持从战略到绩效闭环管理,确保经营数据可追踪、可穿透;在客户营销环节,XRM综合客户管理平台能够总揽客户、产品全景,支持7*24数字化客户服务;在营运体系环节,GAMA平台支持前中后台的业务直通,最大限度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在投资研究和风险管理环节,平安资管自主研发的KYZ投资一体化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结合金融投资业务场景进行建模,涵盖债券投资信用分析、委外投资管理、多资产组合管理等核心模块,帮助投资人员看得更远、分析得更准、决策得更快。

罗水权表示,平安资管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信用研究方面,信用分析师70%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由机器替代,机器帮助信用专家解决基础分析,使得平安资管重点关注的主体数从2000家提升至9000家,实现了全市场覆盖;基金研究方面,构建“1F+6P+1C”评价体系,精选158个核心因子预测基金表现,打造了量化择基模型;固收投资方面,通过固收多因子体系的量化组合构建及优化模型捕捉结构性Alpha,同时推出了涵盖1000+风险因子的本土化风险预算模型,实现了前瞻性风险管理。以上实践,最大程度上帮助平安资管推动全面数字化经营,完成强化投研能力、控制投资风险、提升业务效率三大目标。

“花钱找人才”

金融科技能力是当前资管机构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科技赋能的前提。提升金融科技能力靠什么?罗水权直言:“资金和人才”。

曹伟清介绍,全球各大金融机构信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明显迈上新台阶,2019年摩根大通在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务板块科技投入超过10亿美元。同时,金融科技领域并购热潮出现。例如,已经占据领先优势的贝莱德,通过战术收购及股权投资不断获取科技创新能力,2017年入股欧洲机器人投顾公司 Scalable Capital,布局智能投顾,提升ETF分销能力。

国内金融机构近年来也逐步加大投入,2020年整体科技投入预计同比增长18%,AI领域增速最大,预计达42%。建设银行2017年以134.8亿元科技投入在银行业中居首,而平安资管每年在科技上的投资额达到5亿元。

有了科技投入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金融科技人才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各机构争抢的对象。2017年,高盛有1/4的员工(约9000人)拥有信息科技相关学位,招聘岗位中有近一半是科技类职位。”曹伟清说。在国内,金融科技人才竞争同样十分激烈,因为同时对科技和金融感兴趣并且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优秀人才紧缺。罗水权介绍,平安资管大力引进人才,目前科技人才在总员工中的占比已达到40%。

人才引进成功后,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仍必不可少。曹伟清介绍,国寿资产实行“人才核心”战略,以“组织架构设计现代化、绩效管理体系战略化、薪酬激励机制精准化”为方向,建立健全“岗位职级、绩效考核、激励约束”三位一体的市场化人力资源体系,不断激发组织活力和人才潜力。

“科技赋能资管行业,需要人和科技充分融合,这需要整个企业自上而下,甚至从股东开始进行文化和理念的转变,实现天时地利人和,多方位支撑数字化变革。”罗水权说。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