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聚焦北交所专题

从两雄格局到三足鼎立——北交所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21-09-09 09:55:0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时隔30余年,中国资本市场再次迎来一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将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与创新层、基础层一起组建而成。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关键一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北交所设立对新三板上市公司产生哪些影响?未来的北交所,会给投资者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本期专题将深入探讨相关问题。

□记者 和平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是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交所,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从新三板精选层到北交所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告设立;9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9月5日“1号公告”发布,就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交易规则和会员管理规则公开征求意见。1988年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筹建北交所”,到正式官宣设立北交所,已经历时30余年。此前,中国的证券交易所除了香港和台湾交易所只有两家,分别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交所成立意味着中国内地证券交易所将从两雄格局发展成为三足鼎立。

北交所成立后,新三板公司转板IPO(首次公开募股)将会更为通畅便利。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新三板共有5家精选层公司启动转板上市,主要是申请转至创业板和科创板。北交所的成立,或将打破这一局面。

随着北交所设立,新三板以及与新三板精选层相关的券商、创投概念股闻风而动。9月2日晚间,北交所宣布设立当天,新三板改革精选层66家公司便全部收红。9月3日板块整体冲高回落但仍有九成以上公司上涨,7股涨幅超20%。9月6日,创新层股票中,涨幅达100%的股票共有14只,涨幅超过50%共45只(不包含涨幅100%股票)。不过,部分个股成交额仅有几万元甚至不足1万元。若以当日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来看,共有15只股票涨幅超过20%。

新三板市场此前已形成了基础层、创新层和精选层三个市场层次。未来,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将全部转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后续北交所上市公司,将从新三板挂牌12个月的创新层挂牌公司中产生。截至9月2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合计7299家,其中,精选层66家,创新层1250家,基础层5983家,总流通股本2963.29亿股。新三板科技类型企业数量居多,业绩相对较优质,七成以上企业2021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滋养中小企业 扶持实体经济

业内人士将北交所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交所,叠加北京比较集中的资本优势,未来将会带动中小企业上市,更好地助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覆盖面广,是吸收就业和产业创新动力的主力军,与社会生态联系密切,是构建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快速变化,资本市场里程碑事件不断,科创板设立、创业板制度完善和注册制推进等,较快地满足我国数量众多的企业发展融资需求。

如何更加有效挖掘我国资本市场功能,扶持“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高生存率和产业转化率,是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经济研究人士田晓林指出,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链健全的角度来看,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一方面中国企业在“硬科技”领域还有相当差距,另一方面大量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生成率低,科研成果作为社会公共资源闲置严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国政府出台了纾困经济和就业的财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流动保持充沛,中国抗疫政策效果显著,经济率先恢复,直接投资和金融市场均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中国商品的大量出口积累了丰厚的贸易盈余,为升级和强化产业链竞争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田晓林认为,在国内相对宽松流动性助力下,由于短期流入资金较多,不少沪深股市热点行业二级市场股价脱离基本面,市盈率高企,酝酿着一定风险。在此背景下,统筹考虑沪深股票市场分工和资源优化,利用北京地区科技研究资源密集优势,错位发展,在原新三板市场基础上,通过严格筛选,突出特色,分层递进方式,引导资金支持有原创技术、能解决产业链关键环节难点,具备在特殊领域形成“单打冠军”和“独角兽”,激活数千家企业存量资源,是构建中国资本市场均衡发展新格局的“高招”,也是北交所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一般而言,中小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的条件多数“先天不足”,大部分的创业团队的核心人员长期在科研领域积累,市场资源较少,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创业成本高;其产品大部分属于大型企业的配套产业,产业链上下游议价条件和账款周期等处于弱势地位。

华夏基金相关负责人指出,北交所的设立有望极大地提升新三板市场的服务功能,更高效的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大支持。具体来说,对于数量众多的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公司来说,有了更好的出路;同时,借助于北交所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同时通过更好的上下打通,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来三板挂牌,从根本上解决了源头活水的问题。

机构投资者迎来展业空间

北交所设立令资本市场振奋,银行、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也将迎来了新的展业空间。北交所设立,意味着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己任的新三板将站上改革新起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关键一步。

据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北京银行服务北京地区新三板企业541家,服务覆盖率达到56%。北京银行构建了服务中小企业的全周期产品,形成涵盖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腾飞期整个生命周期、50余种产品的“小巨人”产品体系。针对新三板企业制定专属的融资方案,推出成长贷、智权贷、三板定增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优化新三板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下一步,北京银行将继续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资本市场改革方向,将科创金融作为全行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积极开展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合作。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北交所设立为其扩大了可投资范围,增加了投资可选项。华夏基金指出,多年以来,该公司一直积极参与和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并在2020年6月12日成立了首批新三板概念基金,以精选层个股为重要的投资方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达到30.56%。未来,华夏基金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在资本市场层面的战略部署,关注北交所的设立和相关上市企业情况,结合前期投资新三板精选层股票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加强对经济基本面和上市企业的深入研究,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投资机会,积极布局,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体验。

申万宏源是中国内地最早投身新三板市场建设的主办券商之一,申万宏源表示,未来将把服务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服务国家“专精特新”战略要求,作为投行业务的重要使命,不断完善推荐挂牌、定向发行、并购重组、上市保荐、做市交易、行业研究、财富管理、资产配置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相关链接:

创新证券市场的五大举措     

挖掘“特专精新”投资价值  

记者观察:构建差异化良性竞争模式  


聚焦北交所专题

从两雄格局到三足鼎立——北交所前景展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9-09

编者按:

时隔30余年,中国资本市场再次迎来一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将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与创新层、基础层一起组建而成。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关键一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北交所设立对新三板上市公司产生哪些影响?未来的北交所,会给投资者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本期专题将深入探讨相关问题。

□记者 和平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是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交所,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从新三板精选层到北交所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告设立;9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9月5日“1号公告”发布,就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交易规则和会员管理规则公开征求意见。1988年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筹建北交所”,到正式官宣设立北交所,已经历时30余年。此前,中国的证券交易所除了香港和台湾交易所只有两家,分别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交所成立意味着中国内地证券交易所将从两雄格局发展成为三足鼎立。

北交所成立后,新三板公司转板IPO(首次公开募股)将会更为通畅便利。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新三板共有5家精选层公司启动转板上市,主要是申请转至创业板和科创板。北交所的成立,或将打破这一局面。

随着北交所设立,新三板以及与新三板精选层相关的券商、创投概念股闻风而动。9月2日晚间,北交所宣布设立当天,新三板改革精选层66家公司便全部收红。9月3日板块整体冲高回落但仍有九成以上公司上涨,7股涨幅超20%。9月6日,创新层股票中,涨幅达100%的股票共有14只,涨幅超过50%共45只(不包含涨幅100%股票)。不过,部分个股成交额仅有几万元甚至不足1万元。若以当日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来看,共有15只股票涨幅超过20%。

新三板市场此前已形成了基础层、创新层和精选层三个市场层次。未来,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将全部转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后续北交所上市公司,将从新三板挂牌12个月的创新层挂牌公司中产生。截至9月2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合计7299家,其中,精选层66家,创新层1250家,基础层5983家,总流通股本2963.29亿股。新三板科技类型企业数量居多,业绩相对较优质,七成以上企业2021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滋养中小企业 扶持实体经济

业内人士将北交所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交所,叠加北京比较集中的资本优势,未来将会带动中小企业上市,更好地助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覆盖面广,是吸收就业和产业创新动力的主力军,与社会生态联系密切,是构建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快速变化,资本市场里程碑事件不断,科创板设立、创业板制度完善和注册制推进等,较快地满足我国数量众多的企业发展融资需求。

如何更加有效挖掘我国资本市场功能,扶持“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高生存率和产业转化率,是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经济研究人士田晓林指出,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链健全的角度来看,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一方面中国企业在“硬科技”领域还有相当差距,另一方面大量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生成率低,科研成果作为社会公共资源闲置严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国政府出台了纾困经济和就业的财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流动保持充沛,中国抗疫政策效果显著,经济率先恢复,直接投资和金融市场均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中国商品的大量出口积累了丰厚的贸易盈余,为升级和强化产业链竞争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田晓林认为,在国内相对宽松流动性助力下,由于短期流入资金较多,不少沪深股市热点行业二级市场股价脱离基本面,市盈率高企,酝酿着一定风险。在此背景下,统筹考虑沪深股票市场分工和资源优化,利用北京地区科技研究资源密集优势,错位发展,在原新三板市场基础上,通过严格筛选,突出特色,分层递进方式,引导资金支持有原创技术、能解决产业链关键环节难点,具备在特殊领域形成“单打冠军”和“独角兽”,激活数千家企业存量资源,是构建中国资本市场均衡发展新格局的“高招”,也是北交所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一般而言,中小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的条件多数“先天不足”,大部分的创业团队的核心人员长期在科研领域积累,市场资源较少,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创业成本高;其产品大部分属于大型企业的配套产业,产业链上下游议价条件和账款周期等处于弱势地位。

华夏基金相关负责人指出,北交所的设立有望极大地提升新三板市场的服务功能,更高效的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大支持。具体来说,对于数量众多的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公司来说,有了更好的出路;同时,借助于北交所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同时通过更好的上下打通,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来三板挂牌,从根本上解决了源头活水的问题。

机构投资者迎来展业空间

北交所设立令资本市场振奋,银行、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也将迎来了新的展业空间。北交所设立,意味着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己任的新三板将站上改革新起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关键一步。

据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北京银行服务北京地区新三板企业541家,服务覆盖率达到56%。北京银行构建了服务中小企业的全周期产品,形成涵盖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腾飞期整个生命周期、50余种产品的“小巨人”产品体系。针对新三板企业制定专属的融资方案,推出成长贷、智权贷、三板定增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优化新三板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下一步,北京银行将继续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资本市场改革方向,将科创金融作为全行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积极开展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合作。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北交所设立为其扩大了可投资范围,增加了投资可选项。华夏基金指出,多年以来,该公司一直积极参与和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并在2020年6月12日成立了首批新三板概念基金,以精选层个股为重要的投资方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达到30.56%。未来,华夏基金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在资本市场层面的战略部署,关注北交所的设立和相关上市企业情况,结合前期投资新三板精选层股票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加强对经济基本面和上市企业的深入研究,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投资机会,积极布局,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体验。

申万宏源是中国内地最早投身新三板市场建设的主办券商之一,申万宏源表示,未来将把服务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服务国家“专精特新”战略要求,作为投行业务的重要使命,不断完善推荐挂牌、定向发行、并购重组、上市保荐、做市交易、行业研究、财富管理、资产配置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相关链接:

创新证券市场的五大举措     

挖掘“特专精新”投资价值  

记者观察:构建差异化良性竞争模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